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平胃散

加味平胃散

医宗金鉴》卷五十四: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炒)厚朴(姜炒)大腹皮(制)甘草(生)陈皮莱菔子(焙)山楂麦芽(炒)神曲(炒)

功能主治化积消滞。治小儿饮食过度,积滞内停,脘腹膨胀,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幼科直言》卷四: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制)、厚朴陈皮甘草黄芩车前子、山楂肉、泽泻白芍(炒)、木香

功能主治小儿痢疾,兼泄泻腹痛,唇红作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或兼服加味香连散。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幼科直言》卷四: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制)、厚朴(炒)、陈皮木香白芍山楂肉、槟榔泽泻

功能主治小儿伤食泻,肚痛作渴,或泻糟粕恶臭。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或兼用和中丸。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百一》卷十六引魏监务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平胃散加腻粉。

功能主治一切恶疮,头上疮。

用法用量清油调敷。

摘录《百一》卷十六引魏监务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

证治汇补》卷六: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平胃散加干葛、香附木香槟榔

功能主治酒积腹痛。

摘录证治汇补》卷六

《种痘新书》卷十二: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陈皮苍术厚朴、炙草、藿香砂仁或加小茴(炒)。

功能主治痘疹虚寒呕吐。

用法用量上加煨姜,同煎服。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金鉴》卷四十六: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陈皮厚朴苍术甘草草果枳壳神曲

功能主治孕妇胞阻,伤食停滞,心胃作痛者。

用法用量若大便秘结日久,则加芒消大黄以攻之,然必倍甘草以缓其峻性,庶不伤胎。

摘录《金鉴》卷四十六

《幼科直言》卷五: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防风陈皮、制苍术厚朴木香枳壳白豆蔻、制香附甘草槟榔

功能主治小儿胃脘积冷作痛,呕吐痰水者。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济阳纲目》卷二十二: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平胃散加黄连木香槟榔

功能主治毒滞上攻,痢兼呕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二

证治汇补》卷八: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陈皮甘草黄芩黄连槟榔茯苓木香泽泻木通

功能主治湿蒸热郁而致下痢。

摘录证治汇补》卷八

医学从众录》卷五: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2钱,陈皮1钱,甘草1钱,厚朴1钱5分,猪苓1钱5分,黄芩1钱5分,泽泻1钱5分,干姜5分,白芍3钱,陈仓米1钱5分。

功能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

痢下色红,去干姜,加当归3钱,黄连1钱。

摘录医学从众录》卷五

《会约》卷三: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1钱半,厚朴(姜炒)1钱,陈皮8分,甘草(炙)8分,扁豆(炒,研)2钱,白芍1钱半,半夏1钱半,大腹皮(去黑皮及粗,洗净)1钱,砂仁1钱(炒,研),生姜1钱3分,大枣3枚(去核)。

功能主治伤寒,太阴脾经病,腹满而吐,食不下,嗌干,手足自温,或自利,腹痛,不渴,脉沉而细。

用法用量水煎服。

如泄,加肉豆蔻8分,白术1钱半,或再加煨木香3分;如腹痛拒按者,去生姜,加葛根1钱半;如嗌干,加元参、桔梗

摘录《会约》卷三

疡医大全》卷三十三: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8分,芍药1钱,白术5钱,神曲5钱,陈皮5钱,厚朴5钱,白芷3分,甘草3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吐乳吐食,泄泻伤寒。

用法用量人参汤调服;吐泻相兼,用木香汤下;饮食不思,山楂汤下;烦躁口渴,麦冬汤下;二便不利,木通汤下;夜间啼哭,元胡青皮汤下;诸般杂证,米汤下;肚痛不止,芍药花粉汤下。

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金匮翼》卷七: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缩砂、草果山楂子、麦芽

功能主治食积泄泻,噫气作酸,泄而腹痛甚,泻后痛减,臭如抱坏鸡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金匮翼》卷七

《金鉴》卷五十九: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防风升麻枳壳(麸炒)、葛根苍术(炒)、陈皮厚朴(姜炒)、南山楂麦芽(炒)、生甘草

功能主治消滞解毒。主小儿麻疹腹痛。食滞凝结,毒气不得宣发于外,故不时曲腰啼叫,两眉频蹙。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灯心,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九

《金鉴》卷五十八: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陈皮厚朴(姜炒)、神曲(炒)、南苍术(米泔水浸,炒)、麦芽(炒)、甘草(生)、香附米(制)、南山楂

功能主治小儿因食滞郁塞,痘出之时原无腹痛,忽然一时作痛者。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八

《金鉴》卷五十四: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炒)、厚朴(姜炒)、大腹皮(制)、甘草(生)、陈皮莱菔子(焙)、山楂麦芽(炒)、神曲(炒)。

功能主治小儿饮食过度,胃中停滞,以致腹胀,大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四

《济阳纲目》卷二十三: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4钱,厚朴3钱,陈皮3钱,草果2钱,槟榔2钱,甘草1钱。

制法上锉,作2剂。

功能主治瘴疟。寒热作而指甲青黑者。

用法用量生姜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三

《外科真诠》卷上: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1钱,厚朴1钱,陈皮6分,甘草6分,茯苓2钱,姜夏1钱,香附1钱,荷叶1钱2分。

功能主治眼胞痰核。由湿痰气郁而成,结于上下眼胞,皮里肉外,其形大者如枣,小者如豆,推之移动,皮色如常,硬肿不疼。

摘录《外科真诠》卷上

证治汇补》卷七: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平胃散加木香檀香乌药砂仁

功能主治尸厥。

摘录证治汇补》卷七

《冯氏锦囊·杂症》卷五: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留白广皮(炒)2两4钱,白扁豆(炒黄)2两4钱,苍术(炒深黄)3两2钱,厚朴(姜汁炒)1两6钱,甘草1两(炒),木通(炒)8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水泻,脾胃不和,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姜汤调下。

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五

《痘疹仁端录》卷十: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陈皮苍术厚朴甘草藿香砂仁、小茴香煨姜

功能主治痘疹呕吐,面青白,手足冷,二便自利,心腹作痛,或渴喜热饮者。

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十

《证治宝鉴》卷十一: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平胃散加神曲山楂香附木香砂仁枳壳肉桂干姜

功能主治食滞腹痛。气口脉紧盛或沉而实,有形在中脘,痛甚恶食,或泻之后痛减者,甚则手不可近,而欲吐不吐。

用法用量生姜,水煎服。

摘录《证治宝鉴》卷十一

《济阳纲目》卷三十七: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厚朴1钱,陈皮1钱,苍术1钱,甘草(炙)3分,枳实5分,砂仁5分,麦芽5分,神曲5分,山楂5分,木香5分,白豆蔻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饮食停滞,胸腹痞闷。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三十七

《济阳纲目》卷二十三: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白术枳实山楂神曲青皮草果砂仁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食疟。寒已复热,热已复寒,寒热交并,苦饥不食,食则吐痰,胸膈胀满。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三

《济阳纲目》卷二十二: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白术茯苓半夏神曲山楂泽泻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食积泄泻。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二

济阴纲目》卷十三: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厚朴(姜炒)1钱,苍术(米泔浸,炒)1钱,陈皮1钱,甘草(炙)1钱,人参1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产后腹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济阴纲目》卷十三

《痘疹活幼至宝》卷末: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米泔水浸)6分,厚朴(去皮,姜汁炒)6分,山楂肉6分,陈皮(去白)4分,青皮4分,炒麦芽4分,炒香附4分,砂仁(研)4分,小川芎4分,炙甘草3分,生姜3片。

功能主治小儿伤食吐泻。

用法用量慈幼新书》有藿香,无生姜

摘录《痘疹活幼至宝》卷末

寿世保元》卷五: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米泔浸,炒)1钱,陈皮1钱,厚朴(姜炒)8分,半夏(姜炒)8分,川芎5分,香附1钱,炒枳实1钱,木香8分,神曲(炒)1钱,山楂1钱,干姜7分,甘草3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食积腹痛,脉弦,其痛在上,以手重按愈痛,甚欲大便,利后痛减。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万氏女科》卷三: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米泔水浸,焙)1钱,厚朴(姜炒)1钱,陈皮1钱,香附(醋炒)1钱,人参1钱,炙草5分,生姜(焙)5分,神曲(炒)1钱。

功能主治产后伤食,腹胀,呕逆食臭,脉弦滑。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摘录《万氏女科》卷三

《朱氏集验方》卷十: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平胃散5帖。

功能主治妇人脾血不固,崩漏。

用法用量用酒煎马蓝草,去滓,空心点服平胃散。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

丹溪心法》卷三:加味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味平胃散

处方生料平胃散(术、朴不制)加神曲半钱,麦芽(炒)半钱。

功能主治宽中下气、健脾消食。主吞酸或宿食不化,顺臭,右关脉滑。

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生姜3片,水煎服。

各家论述医方考》:食经宿而不化,有热则令人吞酸,无热则但呃臭而已;右关主脾胃,脉滑主停食。治此者,宜宽中下气,健脾消食。辛者可宽中,故用苍术陈皮;苦者可下气,故用厚朴;甘者可健脾,故用甘草;盦造变化者能消食,故用神曲麦芽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猜你喜欢

  • 暖宫丸

    药方名称暖宫丸处方生硫黄180克禹余粮(醋淬,手拈为度)270克赤石脂(火煅红)附子(炮,去皮、脐)海螵蛸(去壳)各90克制法上为细末,以醋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助阳暖宫。治冲任虚损,元阳不足,

  • 龙虎膏

    《圣济总录》卷十九:龙虎膏药方名称龙虎膏处方龙骨2两,虎骨3两(涂酥,焙),当归(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皂荚半斤(肥者,去子)。制法上为末,先别用好皂荚10挺,以苦酒3升,挼取汁,去滓,入铛

  • 补肾健脾益气方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补肾健脾益气方药方名称补肾健脾益气方处方茯苓9克,白术9克,陈皮9克,人参6克,生地6克,枸杞子30克,麦门冬15克。功能主治健脾益气。补肾强腰。主肾阳不足。用法用量加河水3

  • 增液麻仁汤

    药方名称增液麻仁汤处方玄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厚朴10克,大黄6-10克,杏仁10克,白芍10-15克,枳实10克,黑芝麻15-30克。功能主治滋阴泻热,增液润肠。主胃肠燥热,素体阳盛,阴

  • 金简煎

    药方名称金简煎处方乳香4两,牛乳1斗(银石器中盛,并乳香于重汤内煮,旋旋浇牛乳汁,以乳香化为度),赤石脂半斤(细研,水飞过,于纸箱内沙上渗干,入夹绢袋,盛于饭上炊9次,每次出焙干,又炊以饭熟为度),丹

  • 和气汤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一:和气汤药方名称和气汤处方木香紫苏槟榔陈皮半夏香附青皮甘草乳香没药功能主治治任脉病,腹中有气如指,上抢心,拘急不得俯仰。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一《嵩崖尊生》卷七

  • 百合前胡汤

    药方名称百合前胡汤处方生百合3枚(劈,洗),前胡(去芦头)1两半,麻黄(去节)1两半,葛根(锉)2两,生麦门冬(去心)半两,石膏3两(碎)。制法如麻豆大。功能主治伤寒愈后,已经14日,潮热不解,将变成

  • 十味导赤汤

    药方名称十味导赤汤处方生地 山桅子木通瞿麦滑石淡竹叶茵陈蒿黄芩甘草(生)猪苓功能主治治热淋。膀胱蓄热,小便不通,淋漓涩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 大明复光散

    药方名称大明复光散处方当归尾(酒洗)生地黄(酒浸)黄柏(酒炒)黄连黄芩柴胡白茯苓枳壳羌活防风荆芥石膏(煅)甘菊花蝉蜕车前子(炒)密蒙花白蒺藜(炒)木贼(童便浸,焙)青葙子(炒)羚羊角石决明(煅)甘草功

  • 加味温风汤

    药方名称加味温风汤处方当归1钱5分,川芎1钱5分,羌活1钱5分,蜂房(炙)1钱,细辛4分,毕茇7分,麻黄(去净节)6分,附子(制)1钱。功能主治寒邪犯脑,牙连头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1半,口含1半,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