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断下丸

大断下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大断下丸

药方名称大断下丸

处方高良姜(去芦)赤石脂(研)干姜(炮)龙骨(研)各45克 肉豆蔻(面裹,煨)牡蛎(火煅)附子(炮,去皮、脐)白矾(枯)诃子(煨,去核)各30克细辛(去土、叶)23克 酸石榴皮(去瓤,米醋浸一宿取出,炙令焦黄色)30克

制法上药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脏腑停寒,肠胃虚弱,腹痛泄泻,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米饮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百一》卷六引史防御方:大断下丸

药方名称大断下丸

处方附子2两(炮),细辛1两半,干姜(炮)3两,良姜(炮)3两,白龙骨3两,赤石脂3两,酸石榴皮(醋煮干为度,焙干)3两,肉豆蔻2两,牡蛎(火煅)2两。

制法上为细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白汤送下。

摘录《百一》卷六引史防御方

杨氏家藏方》卷七:大断下丸

药方名称大断下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1两,细辛(去土叶)7钱半,干姜(炮)1两半,高良姜1两半,肉豆蔻1两(面裹煨),诃子(煨,去核)1两,酸石榴皮(去瓤子)1两半(醋浸1宿,取出炙令焦黄),龙骨1两半(研),赤石脂1两半(研),牡蛎(火煅,称)1两(研),白矾(枯)1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脏腑停寒,肠胃虚弱,腹痛泄泻,全不思食;下痢滑数,肌肉消瘦,饮食不入,脉细皮寒,气少不能言,有时发虚汗,及脏腑停寒,脐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温米饮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猜你喜欢

  • 黄连汤

    《伤寒论》:黄连汤药方名称黄连汤处方黄连9克甘草9克(炙)干姜9克桂枝9克(去皮)人参6克半夏6克(洗)大枣12枚(擘)功能主治平调寒热,和胃降逆。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用法

  • 解关散

    药方名称解关散处方麻黄3分(去节),大黄3分,肉桂半分,甘草半两(炙),诃子5个(去核),枳壳1两,木通1两,木瓜1个。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去恶毒脓血。主疽毒。头痛寒热,心烦闷躁,肌困无力。用法用量每

  • 黄连龙骨汤

    《外台》卷三引《崔氏方》:黄连龙骨汤药方名称黄连龙骨汤处方黄连3两,黄柏3两,熟艾(如鸡子大)1枚,龙骨2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时行数日而大下,热痢时作。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取2升半,分3服。注意忌猪

  • 蝴蝶散

    药方名称蝴蝶散处方矾蝴蝶3分,密陀僧3分。制法上同研匀。功能主治急中风,牙关紧,不能转舌,语涩。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温水调灌之。若牙紧不能下药,即鼻饲之。摘录《普济方》卷九十六

  • 橘皮麻仁丸

    药方名称橘皮麻仁丸处方橘皮杏仁麻仁各90克郁李仁15克制法上以橘皮为末,三仁俱捣,将枣煮取肉,同捣和丸。功能主治治噎膈血少,大便闭结。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枳实汤下。摘录《李氏医鉴》卷四

  • 鳖头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鳖头丸药方名称鳖头丸处方鳖头1枚虻虫蜜虫桃仁各23克 甘皮15克制法上药五味,研末,蜜丸。功能主治主小儿痞气,胁下腹中有积聚坚痛。大便不利,加大黄23克,以知为度。用法用量服如小

  • 瘰疬敷药

    药方名称瘰疬敷药处方独核肥皂子(择新到者)。功能主治瘰疬。用法用量用好醋浸1宿,次日文火煮透,捣烂如泥,罨肿发处。微肿微痛渐消。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 发脑内消散

    药方名称发脑内消散处方消石(研)2两,木通(锉)1两,紫檀香1两,甜葶苈(隔纸炒)1两,白敛1两,莽草1两,大黄3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发脑始结,疼痛妨闷,欲成痈疽者。用法用量每用浆水旋调得所,涂于

  • 不醉丹

    药方名称不醉丹处方白葛花、天门冬、白茯苓、牡丹蕊、小豆花、缩砂仁、葛根、官桂、甘草、海盐、木香、泽泻、人参、陈皮、枸杞。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令人不醉。主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热

  • 薄芥汤

    药方名称薄芥汤处方薄荷2钱,荆芥2钱,苦参2钱。功能主治火斑疮。天气严寒,向火烘手,炙伤皮肤,因而成斑,变成痛痉。用法用量煎汤一碗,洗之。即愈。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