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天门冬大煎

天门冬大煎

《奇效良方》卷二十二方。天门冬生地黄各三斗半(俱捣压取汁),白蜜、酥(炼)各三升,枸杞根三斗(水煎取汁澄清),麋骨一具(水煮取汁),茯苓桂心白术五加皮、葳蕤、远志泽泻菖蒲山药人参石斛柏子仁牛膝杜仲细辛覆盆子独活川芎黄芪肉苁蓉续断、草薢、茯神、胡麻仁、橘皮巴戟天狗脊大豆黄卷、石楠菜、楮实白芷各二两,蔓荆子三两,薏苡仁川椒各一升,阿胶十两,鹿角胶五两,甘草六两,大枣一百枚(煮作膏)。先煮天门冬、生地黄汁,再入蜜、酥、枸杞根汁、麋骨汁煎,余药为末,入药汁中再煎稠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五十丸,晨起空腹服。治五劳七伤八风十二痺,伤中六极。苦小便涩,去柏子仁,加秦艽二两,干地黄六两;阴痿失精,去葳蕤,加五味子二两;头风,去柏子仁,加菊花防风各二两;小便利,阴气弱,去细辛、防风,加山茱萸二两;腹中冷,去防风,加干姜二两。

猜你喜欢

  • 气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因恼怒而生,其形或大或小,炮白如有气。治法参疔疮,加疏肝解郁之品。忌气恼。

  • 眉寿堂方案选存

    医案著作。清·叶桂撰,郭维浚编。2卷。原系抄本,后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上卷包括春温、时疠、暑、燥、寒、冬温、疟疾等各类时症;下卷记述妇、儿、痘疹、外科。每类病证,介绍辨证立法及处方,辨析疑似之证,

  • 呕血

    病证名。出《素问·厥论》。指血因呕吐而出,有多至盈盆倾碗者。常因恼怒、过劳及伤于酒色所致。亦有因暴怒伤肝,气火上逆者,兼见胸胁疼痛,心烦不宁,少寐多梦。甚者可见惊狂骂詈,不辨亲疏。舌质红,脉多弦数。治

  • 项听

    【生卒】:十四世纪【介绍】:元代医家。字彦章。原籍永嘉(今浙江温州),后迁余姚。幼好方术,后专攻医书,曾得到韩明善所藏方论,并从陈白云学医,与名医朱震亨、葛可久等讨论医学,后又从太医院使张延玉学按摩术

  • 龙舌三尖刀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卤地菊之别名,详该条。

  • 鼓花

    五不女之一。即鼓。详该条。

  • 阳证似阴

    真热假寒证的别称。《景岳全书·传忠录》:“寒热有真假者,阴症似阳,阳症似阴也。”多因阳盛之极,阳气闭郁不能外达所致。《医宗必读·疑似之症须辨论》:“阳盛之际,往往发厥,厥则口鼻无气,手足逆冷,有似乎阴

  • 劳倦

    属内伤病因。又名劳伤。泛指劳累过度、七情内伤、房事不节、饥饱失常等虚损性因素。致病多伤及脾气与肾精,症状表现为困乏懒言,动则喘乏,烦热自汗,心悸不安等症。《素问·调经论》:“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

  • 压痛点

    指按压体表时所发现的疼痛部位。针灸取穴都非常注重感应。《内经》所说的“按之应手而痛”就是这个意思。压痛反应点作为穴位使用称阿是穴。渗见该条。

  • 鬼枕

    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六针大椎上入发际一寸,名鬼枕。”所指即风府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