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土宿本草》。为消石之别名,详该条。
医论著作。2卷。清·唐宗海撰于1892年。此书将《易》学中有合于医理者予以引申发挥而为医学探源。上卷演先天八卦,将太极生两仪而有阴阳,以阐述中医阴阳学说,且将世界五方配之以应黄、赤、白、黑诸人种。下卷
见《本草纲目》。即鸡子黄,详该条。
病名。指疲极伤肝所致的虚咳。《医学入门·咳嗽》:“疲极伤肝,咳而左胁疼引小腹者,二陈汤加芎、归、芍药、青皮、柴胡、草龙胆、黄芩、竹茹,或黄芪建中汤。”《不居集·疲劳咳嗽》:“咳而左胁偏痛,引小腹并膝腕
证名。出《素问·标本病传论篇》。指胁肋部撑持胀痛。参见胁肋胀痛条。
见鬼眼条。
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因寒湿乘虚入里,而致小便不通。因先天禀赋不足,元气衰微,气化不宣,水道不能通调,而致小便不通。症见神疲、声低、面唇色淡、舌润、指纹淡红。治宜培补元气,温化利水。用五苓散合
见《日华子诸家本草》。即葱实,详该条。
即脾胃虚寒吐,详该条。参寒吐条。
病名。《外科图说》卷三:“白疔者,根在肺,起于右鼻。”面疔的一种。参见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