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指婴幼儿囟门未合,感受风寒而引起的鼻塞。治以葱白捣碎取汁,涂于囟门;或用艾茸炒热,布包敷于囟门,气通即愈。参见鼻风条。
病证名。又名目睛瞤动。清·余梦塘《保赤存真》卷四:“目为肝窍,肝藏血,血不足则肝火内生,故睛动。”治宜四物汤以益其血,加柴胡、山栀以清其肝,使阴血内荣则虚风自熄。若因肝经血燥而致者,用六味地黄丸,以滋
病证名。《医学入门》卷八:“腹中如铁石,脐中出水,旋变作虫行之状,绕身匝啄,痒痛难忍,翎毛拨扫不尽,外用苍术煎浓汤浴之,内用苍术为末,入麝香少许,水调服之即愈。”
推拿手法名。医者和患者背靠背站立,用两肘挽住患者肘弯部,然后弯腰屈膝挺臀,将患者背起,使其双脚离地,同时以臀部着力抵住病人腰部进行颠动。常用于腰部扭伤等疾患。
病名。《外科真全》卷上:“火痰毒生于耳后上下,坚硬如疬,皮色不变,小儿多有此证。”宜内服消瘰丸,并以火酒磨槟榔外搽。
解剖名。《伤科补要》卷二:“玉堂,在口内上腭,一名上含,其窍即颃颡也。”详颃颡条。
又称肾阳衰微、命门火衰、下元虚惫、真元下虚。即肾阳虚之严重者。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动则气喘,腰膝痠冷,四肢清冷,腹大胫肿,黎明前泄泻,癃闭或夜尿频数,尺脉沉迟等。治宜温补命门。
【介绍】:见阮偘条。
见《本草纲目》。为无患子之别名,详该条。
又名阙中、印堂。《灵枢·五色》阙者,眉间也。”古人认为这个部位可作为望肺部疾病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