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垂危时出现的十种异常脉象。见《世医得效方》。即:釜沸脉、鱼翔脉、弹石脉、解索脉、屋漏脉、虾游脉、雀啄脉、偃刀脉、转豆脉、麻促脉等十种。详各条。这些脉象,多为脏气将绝、胃气枯竭之候。
见《本草推陈》。为番杏之别名,详该条。
理筋手法。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用于脚腕部外伤或其它原因所致的筋肉挛缩,关节强直。以大酒杯粗管,长尺余。用时先坐定,竹管放地上,患足踏于其上,向前后搓滚,日久则见效。
病名。生于项后发际处之疮疖。见《疡医准绳》卷三。多由内郁湿热,外受风火所致。初起形如粟米,渐大如黍豆,坚硬高起,顶白根赤,痛痒较甚,破后流少许脓液,时破时敛,缠绵难愈。治宜清热解毒,祛风化湿。内服五味
见《中医验方汇选·外科》。当归60克,玄参、金银花各30克,黄芪、甘草、制乳香各15克,没药10.5克,赤芍药、炮穿山甲各9克。水煎,每早、午、晚各进一服,每服一煎,次日煎渣再服,每两日服一剂。治脱骨
见《本草纲目》。为石蒜之别名,详该条。
前囟的别称。出《奇效良方》。婴幼儿气血虚弱者,则囟门虚软而不实。
见《广西植物名录》。为毛冬青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两头发。见该条。
证名。指容易惊吓的病症。出《灵枢·百病始生》。又称善惊。《素问玄机原病式》:“惊,心卒动而不宁也。火主于动,故心火热甚也,虽尔止为热极于里,乃火极似水,则喜惊也。反兼肾水之恐者,亢则害,承乃制故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