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材>牛髓

牛髓

《中药大辞典》:牛髓

药材名称牛髓

拼音Niú Suǐ

出处《本经》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水牛骨髓

性味《别录》:"甘,温,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能主治润肺,补肾、填髓。治虚痨羸瘦,精血亏损,泄利,消渴,跌扑损伤,手足皴裂。

①《本经》:"补中,填骨髓。"

②《别录》:"主安五脏,平三焦.温骨髓,补中,续绝,益气,止泄利,消渴,以酒服之。"

③《韩氏医通》:"骨髓煎油,擦四支之损。"

④《纲目》:"润肺补肾,泽肌,悦面,理折伤,擦损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熬膏。外用:涂擦。

复方①补精润肺,壮阳助胃:炼牛髓四两,胡桃肉四两,杏仁泥四两,山药末半斤,炼蜜一斤。同捣成膏,以瓶盛,汤煮一日。每服一匙,空心服之。(《瑞竹堂经验方》)

②治瘦病:黑牛髓和地黄汁,白蜜等分。作煎服。(孟诜)

③治劳损风湿:牛髓、羊脂各二升,白蜜、姜汁、酥各三升。煎三上三下,令成膏。随意以温酒和服之。(《经心录》陆杭膏)

④治手足皱裂:牛髓敷之。(《纲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牛髓

药材名称牛髓

拼音Niú Suǐ

英文名Ox marrow, Water Buffalo marrow

别名牛、水牛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骨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2.Bubalusbubali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宰牛加工食品时,收集有髓腔的骨骼,敲取骨髓,鲜用。

原形态1.黄牛,体第1.5-2m,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体格强壮结实,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基间皮肤硬而光滑,无毛,称为鼻镜。眼、耳都较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四肢匀称,4路,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着地,称悬蹄。尾较长,尾端具丛毛,毛色大部分为黄色,无杂毛掺混。

2.角较长大面扁,上有很多任务发纹,颈短,腰腹隆凸。四肢较短,蹄较大。皮厚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体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其性格温驯,生长较快。食植物性饲料。

资源分布:1.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2.全国大部分地区均饲养,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

化学成分牛髓每100g含水3g,蛋白质0.5g,脂肪95.8g,灰分0.3g,硫胺素(thiamine)微量,核黄素(riboflavine)0.01mg,烟酸(nicotinic acid)0.05mg。其脂肪酸含率如次:月桂酸(lauricacid)0.1%,肉豆蔻酸(myristicacid)2.6%,棕榈酸(cetylic acid)32.3%,硬脂酸(stearic acid)15.5%,十四(碳)烯酸(tetradecenicacid)0.7%,十六(碳)烯酸(hexadecenicacid)3.0%,油酸(oleic acid)43.2%,亚油酸(linoleic acid)2.6%,不皂化物0.5-0.6%。

药理作用给6-7岁小学生每日服2块牛骨髓骨粉酥糖,连续3个月,使龌齿的发生主显着降低,并且能减少感冒,使注意力集中智商上升。从牛骨髓提取的七肽能抑制分角脑啡肽的酶(即氨基肽酶、二肽基氨基肽酶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其IC50为0.9μg,因此有止痛作用。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肾;心;脾经

功能主治补血益精;止渴;止血;止带。主精血亏损;虚劳赢瘦;消渴;吐衄;便血;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熬膏,适量。补虚宜酒冲,治吐血崩带宜烧灰。外用:适量,涂搽。

各家论述1.《本经》:补中,填骨髓。

2.《别录》:主安五脏,平三焦。温骨髓,补中,续绝,益气,止泄利,消渴,以酒服之。

3.《韩氏医通》:骨髓煎油,擦四支之损。

4.《纲目》:润肺补肾,泽肌,悦面,理折伤,擦损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桦木皮

    《中药大辞典》:桦木皮药材名称桦木皮拼音Huà Mù Pí别名桦皮(《灵苑方》),桦树皮(《吉林中草药》)。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桦木科植物华北白桦或白桦的树皮。伐下桦木

  • 冬葵根

    《中药大辞典》:冬葵根药材名称冬葵根拼音Dōnɡ Kuí Gēn别名葵根(《本草经集注》),土黄耆(《滇南本草》)。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根。性味甘辛,寒。①《别录》:&q

  • 抽筋草

    药材名称抽筋草拼音Chōu Jīn Cǎo别名虫儿被单、筋骨菜、单背叶、青姑草、金缠莱、大娥嫦菜、石灰草、接筋草、小伸筋草、背单草、滇繁缕、白筋骨草、鸡骨草、唐根草、石繁缕、糯米藤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

  • 小通草

    《中国药典》:小通草药材名称小通草拼音Xiǎo Tōnɡ Cǎo英文名MEDULLA STACHYURI/MEDULLA HELWINGIAE来源本品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Stachyurus h

  • 菊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菊芋药材名称菊芋别名洋姜来源菊科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以块根、茎、叶入药。生境分部华北、华东有栽培。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接骨。主治热病,肠热泻血,跌打骨

  • 小槐花

    药材名称小槐花拼音Xiǎo Huái Huā别名草鞋板、味噌草、拿身草、羊带归、清酒缸来源为豆科山蚂蝗属植物小槐花Desmodium caudatum (Thunb.)DC.,以根或全株入药。夏、秋采

  • 黄缨菊

    药材名称黄缨菊别名九头妖魔、黄冠菊来源菊科黄缨菊Xanthopappus subacaulis C. Wink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性味苦,微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止血

  • 桑耳

    《中药大辞典》:桑耳药材名称桑耳拼音Sānɡ ěr别名桑菌、木麦(《别录》),桑上寄生(《证类本草》),桑檽(《唐本草》),桑蛾、桑鸡(《广菌谱》)。出处《本经》来源为寄生于桑树上的木耳。性味甘,平。

  • 湖北贝母

    《中国药典》:湖北贝母药材名称湖北贝母拼音Hú Běi Bèi Mǔ英文名BULBUS FRITILARIAE HUPEHENSIS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湖北贝母Fritillari

  • 枳壳

    《中国药典》:枳壳药材名称枳壳拼音Zhǐ Ké英文名FRUCTUS AURANTII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7月果皮尚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