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清抄本《外科或问》(著人未详)。即瘰疬。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水苦荬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为扶芳藤之别名,详该条。
即艾灸补泻,见该条。
疳痨的俗称。详疳痨条。
病证名。见《幼科释谜》。临床表现眼目赤肿,头顶肿痛,心膈烦躁,口疮,二便秘涩。宜三黄丸,清泻积热。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又名曲鳅。系生于腘窝委中穴部位的痈。多因胆经积热流入膀胱经而成。或因患肢破损,湿疹糜烂等感毒诱发。初起木硬肿痛,皮色微红,或焮热色赤,肿块形成则患肢小腿屈伸困难,自感恶热。如
见《泉州本草》。即蛇葡萄,详该条。
指以动物的内脏组织为药,治疗人体同名脏腑的病患。参见脏器疗法条。
骨痿的别称。《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详骨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