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古文献中的蛕、蚘,均为蛔的异体字。参见蛔虫条。
出《抱朴子》。为粉霜之别名,详该条。
辨证论治术语。指治疗次序的先后。根据病气标本缓急决定治疗的先后步骤。有先标后本,或先本后标,或标本兼顾。原则上以治本为先。如标病严重,病势较急,当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或标本同治。见《素问·标本病传论》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黑骨头之别名,详该条。
①经穴名。代号KI1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食宫。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旁开0.5寸处(《类经图翼》)。另说在脐上3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上3寸,旁开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运气著作《天元秘演》10卷,已佚。
七怪脉之一。脉象沉实之极,如用指弹石的感觉。
出《开宝本草》。为落葵之别名,详该条。
指素患小便淋沥不尽,尿意频数而量少,排尿时阴茎中作痛的病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病证名。《素问·大奇论》:“……血衄身热者死。”即衄血。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