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铃医条。
病证名。见《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即凉燥。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老鸦糊之别名,详该条。
出《脉经》。即月经。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瘈脉。见该条。
见《滇南本草》。即鳢鱼,详该条。
证名。又名柔汗。①见《类证活人书》卷四。又名阴汗。指多汗之属阴证者。多由阳气虚衰,阴寒相乘,以致汗冷肢冷,甚则身冷。《景岳全书·汗证》:“阴汗者,冷汗也。……所谓寒者,非曰外寒,正以阳气内虚,则寒生于
病证名。系指牙齿裂开。多由肾虚有火,骨质不固,或因龋齿,外伤等所致。属肾虚者,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用大补阴丸、知柏地黄汤等加减。
金代太医院医官职称,系协助该院正奉上太医工作之副职。参见太医院条。
皮肤针之一种。因针柄一端集针五枚形如梅花,故名。参见皮肤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