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小儿表里遍身俱热,日久不止,颊赤口干,大小便涩,谓之积热。乃内因乳食肥甘;外因重被厚棉,炉火侵迫所致。此内外蕴积之热,先以三黄丸下之,后以凉惊丸调之。
【介绍】:清代医家。字对山,上海人。撰有《对山医话》一书,主要为平时研究医学心得之随笔。
即膈。《伤科补要》:“膈者,胸下腹上之界内之膜也,俗名罗膈。”
出《南方草木状》。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崇原》。为薏苡仁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敬甫。祁门县(今安徽祁门)人。生活于十六世纪。业儒,后学医,在当地闻名。撰有《针灸仅存录》一书,未见刊刻。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脱力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薏苡仁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末医家。字了吾。泾县(今属安徽)人。为名医周慎斋弟子,曾为胡慎柔(法名释住想)治愈痨瘵病。因器重胡氏之颖悟沉静,将医术传于他,后又将胡氏推荐给周慎斋,使胡氏得有进一步之深造。万合撰有《正阳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脑疽。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