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诊指纹

诊指纹

小儿诊法之一。诊察食指掌面的表浅小静脉。幼儿皮肤薄嫩,指纹比较明显,三岁以下的小孩,常结合指纹的变化以辅助切诊。此法始见于唐代王超《水镜图诀》,是从《灵枢》诊鱼际脉法发展而来,主要是观察指纹的颜色和充盈度。医者用左手食、拇二指握小儿食指末端,以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上由指端向指根部轻轻推动,使指纹更为显现,然后察看。正常指纹是红黄隐隐而鲜明,一般不超过第一指节(风关)。病变情况下,指纹浮现,多属表证,沉着多属里证。色淡多属虚证寒证,紫红多属热证,青紫可见于惊风风寒、痛证、伤食风痰等,黑色多属血瘀。指纹伸出中节(气关),示病情较重,延伸至指尖(命关),则更为险重。近代研究,认为指纹的变化,与静脉压有关,静脉压愈高,指纹充盈度就愈大,也就愈向指尖方向伸延。指纹的色泽,又与缺氧、贫血等病理变化有关。因此,指纹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病变的性质和轻重

猜你喜欢

  • 拉汗果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即罗汉果,详该条。

  • 医宗粹言

    综合性医书。14卷。明·罗周彦撰。刊于1612年。前列总论,分述阴阳、脏腑、病机、伤寒、运气、摄生等内容。卷1~2元气论;卷3补订吴鹤皋《脉语》;卷4药性论;卷5~6用药准绳;卷7~10四时方论(以内

  • 大关节

    人体较大的关节,如各椎间关节及肩、肘、腕、髋、膝、踝等。《素问·至真要大论》:“客胜则大关节不利。”《灵枢·刺节真邪》:“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

  • 药性简要

    见医学五则条。

  • 食滞丹毒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四。即滞热丹毒。见该条。

  • 偏经

    见庄复严《妇科百辨》。即经行便血。详差经条。

  • ①(qí)。①同平。引伸为正常。《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收齐。”原文指收气与长、化之气相平,意即收气正常。②通脐。肚脐。《素问·腹中论》:“此久病也,难治。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②音济(jì)。

  • 雷继晖

    【介绍】:南宋人。撰有《神圣集》3卷,已佚。

  • 产后水肿

    病证名。见明·赵贞观《绛血丹书》。因素体脾肾虚弱,产后脾肾之阳益虚,水湿不得敷布,溢于肌肤四肢所致。症见手足浮肿,皮肤光亮色润。治宜大补气血为主,佐以利水。方用八珍汤加苍术、茯苓。若壅满加陈皮、半夏、

  • 火把果

    出《滇南本草》。为赤阳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