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20卷。清·陈治撰。约成书于1697年左右。本书为《证治大还》之一种,内容主要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病证及治疗(包括中风、类中风、类伤寒等90种),每种引录各家学说,参以个人见解,予以介绍。书中并
【介绍】:见唐玉书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即子嗽详该条。
又名鼻液、鼻涕,五液之一。出《素问·宣明五气篇》:“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因鼻窍通于脑,故又有脑渗为涕之说。肺开窍于鼻,故风寒犯肺时,则鼻塞而流涕;若见脓涕,则为寒邪化热;鼻渊(又
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三。系指牙齿之埋于牙龈部分者。即牙根。详该条。
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在外感热病过程中,突然发生战慄,继而全身出汗,称为战汗。是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表现。正能胜邪,则邪随汗解,病转痊愈。《广温热论·战汗》:“温证不论初起未传,俱以战汗为
见《证治准绳·女科》卷一。即补真润肠汤,见该条。
指人体下肢。《灵枢·刺节真邪》:“肢胫者,人之管以趋翔也。”
出《石药尔雅》。即胡桐泪,详该条。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大肠,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