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端
骨名。即尾骨。详尾骶骨条。
骨名。即尾骨。详尾骶骨条。
五不女之一。即角。详五不女条。
手的背面。
皮肉相交处。《灵枢·官针》:“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
下颌骨体的前下部分。
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三。指多食膏粱厚味,积湿成热所致的三消症。热熏于肺为上消,症见烦渴引饮,用清肺饮。热积于胃为中消,症见烦热多食,食下则饥,口臭,用清胃汤加干葛。热流于下为下消,症见小便频数,如膏
医话著作。4卷。清·龙之章撰于光绪八年(1882年)。此书原为作者教诸孙学医之教材,汇集其从医心得及历验之方编为歌诀。内容包括诊脉辨证,用药法则,临床各科证候。重视脉诊,主张治病以调气为先,治痢以平肝
痰证之一。指气郁不宣,痰血结滞所致的病证。《不居集》卷十七:“拂郁痰,痰挟瘀血结成窠囊,膈间胀闷;又胃脘之血为痰浊所滞,日积月累,渐成噎膈反胃。若用燥剂,其结愈甚。惟竹沥、韭汁、姜汁可以治之,进三、五
病名。即经行风疹块。详该条。
书名。见《唐书·艺文志》。《宋史》作《历代名医录》。7卷。唐·甘伯宗撰。据《玉海》记载,此书收集“自伏羲至唐,凡一百二十人”。原书已佚,《历代名医蒙求》等书有所引录。
人痘接种法之。取天花患者痘痂研极细末,置曲颈银管之一端,对准鼻孔吹入,以达种痘预防天花的目的。一般至七日而发热,为种痘已成。此法以其简便而多用,但因苗入刺激鼻粘膜,鼻涕增多,往往冲去痘苗而无效,后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