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材>刺果藤

刺果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果藤

药材名称刺果藤

别名大胶藤、牛蹄麻、鸡冠麻

来源梧桐刺果藤Buettneria aspera Colebr.,以根入药。

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

性味涩、微苦,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壮筋骨。主治产后筋骨痛,风湿骨痛,腰肌劳损。外用治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根0.5~1两,水煎服。鲜根捣烂,酒炒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刺果藤

药材名称刺果藤

拼音Cì Guǒ Ténɡ

英文名Scabrous buttneria

别名大胶藤。

出处始载于《广东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刺果藤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yttneria aspera Coleb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刺果藤 木质大藤本。小枝的幼嫩部分略被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8cm,被毛;叶宽卵形、心形或近圆形,长7-23cm,宽5.5-16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心形,上面几无毛,下面被白色星状短柔毛;基生脉5条。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淡黄白色,内面略带紫红色;萼片卵形,长约2mm,被短柔毛,先端急尖;花瓣5,与萼片互生,先端2裂并有长条形的附属体,约与萼片等长;雄蕊合生成筒,发育雄蕊和退化雄蕊各5;子房5室,每室有2胚珠。蒴果圆球形或卵状圆球形,直径3-4cm,生多数短粗刺和短柔毛。种子长圆形,长约12mm,成熟时黑色。花期春、夏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疏林中或山溪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味辛苦;辛;性微湿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有祛风湿,壮筋骨功能。用于产后筋骨痛,风湿骨痛,腰肌劳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八月札

    《中药大辞典》:八月札药材名称八月札拼音Bá Yuè Zhá别名燕蓄子(孟诜),畜蓄子、拿子(《本草拾遗》),桴棪子(《食性本草》),覆子(《日华子本草》),木通子(《本

  • 三尖杉根

    药材名称三尖杉根拼音Sān Jiān Shān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三尖杉科植物三尖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去

  • 粗茎罗锅底

    药材名称粗茎罗锅底拼音Cū Jīnɡ Luó Guō Dǐ别名锣锅底、蛇莲、曲莲。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异叶赤瓟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ladiantha hookeri C.B Clar

  • 树韭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树韭菜药材名称树韭菜别名龙须草来源蕨类书带蕨科书带蕨属植物平肋书带蕨Vittaria fudzinoi Makino [Vittaria suberosa Christ],以全草入

  • 小花五味子根

    药材名称小花五味子根拼音Xiǎo Huā Wǔ Wèi Zǐ Gēn别名香石藤、铁骨散、过山龙、小血藤、满山香、小密细藤、接筋藤、黄袍、五味子、萝松根、大伸筋、小花五味子藤、黄袍小血藤来源药材基源:为

  • 铁线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线草药材名称铁线草拼音Tiě Xiàn Cǎo别名绊根草、蟋蟀草、动地虎、巴根草、草皮子来源禾本科狗牙根属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 Pers

  • 南瓜藤

    《中药大辞典》:南瓜藤药材名称南瓜藤拼音Nán Guā Ténɡ别名番瓜藤(《本草再新》),盘肠草(《上海常用中草药》)。出处《本草再新》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茎。夏、秋季采收。性

  • 纤齿卫矛

    药材名称纤齿卫矛拼音Xiān Chǐ Wèi Máo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纤齿卫矛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giraldii Loes.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洗净,切片晒干。原形

  • 回阳生

    药材名称回阳生拼音Huí Yánɡ Shēnɡ别名树韭菜来源药材基源:为书带蕨科植物细柄书带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taria filipes Christ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

  • 墨汁鬼伞

    药材名称墨汁鬼伞别名鬼盖、鬼伞、鬼屋、鬼菌、地盖、地苓、一夜茸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墨汁鬼伞Coprinus atramentarius (Bull.)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柳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