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材>半边旗

半边旗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边旗

药材名称半边旗

拼音Bàn Biān Qí

别名半边蕨、单片锯、半边牙、半边梳、半边风

来源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 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黄疸型肝炎,结膜炎;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疮疡疖肿,湿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0.5~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水煎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半边旗

药材名称半边旗

拼音Bàn Biān Qí

别名甘草蕨(《广州植物志》),甘草凤尾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半边莲、半边蕨(《广西药植图志》),半凤尾草(《南宁市药物志》),半边风药(《贵州民间药物》),凤凰尾巴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单边旗、半边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风尾蕨科植物半边旗带根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茎短,匍匐,密被狭披针形、黑褐色鳞片。叶疏生;叶柄粗壮,直立,长20~50厘米,深褐色,或近基部呈黑色,光亮,裸净与叶轴同;叶近革质,两面无毛,卵状披针形,长15~50厘米,宽10~25厘米;1回羽状分裂,上部羽状深裂达于叶轴,裂片线形或椭圆形,劲直或呈镰形,全缘,基部下延;下部约在2/3处有近对生的半羽状羽片4~8对,疏生,顶端长尖,全缘,上缘不分裂,下缘深裂达于中脉,裂片线形或镰形,基部下延;叶脉明显,单出或分枝。孢子囊群线形,连续排列于叶缘,子囊群盖线形,膜质。

生境分部生于林下、溪边或墙上等阴湿地。分布华东、华南、西南及台湾等地。

性味《陆川本草》:"辛,凉。"

功能主治止血,生肌,解毒,消肿。治吐血,外伤出血,发背,疔疮,跌打损伤,目赤肿痛。

①《岭南采药录》:"凡毒蛇咬伤,可将叶捣烂和片糖敷:治疮疖,煎水洗。"

②《南宁市药物志》:"止血,生肌,消肿,止痛。治跌打,痢疾,发背,蛇伤。"

③《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根茎,煎服,治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研末撒:或煎水洗。

复方①止吐血:生半边旗一握,捣烂,米泔水冲取汁饮。

②止血埋口:生半边旗捣烂敷或干粉撒刀斧伤处。

③治马口疔:半边旗嫩叶二份,黄糖一份。捣烂敷。(①方以下出《广西药植图志》)

④治中风:半边风药、石菖蒲、马蹄决明各三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半边旗

药材名称半边旗

拼音Bàn Biān Qí

英文名Semipinnated Brake Herb, Herb of Semipinnated Brake

别名甘草蕨、甘草凤尾蕨、半边莲、半边蕨、半凤尾草半边风药、凤凰尾巴草、单边旗、半边梳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半边旗的全草或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semipinnat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根茎采挖后,除去叶须、根和鳞叶,洗净,趁鲜切片,干燥。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茎短,匍匐,密被狭披针形、黑褐色鳞片。叶疏生;叶柄粗壮,直立,长20-50cm,深褐色,或近基部呈黑色,光亮,裸净与叶轴同;叶近革质,两面无毛,卵状披针形,长15-50cm,宽10-25cm;上部羽状深裂达于叶轴,裂片线形或椭圆形,劲直或呈镰形,全缘,基部下延;下部约在2/3处有近对生的半羽状羽片4-8对,疏生,顶端长尖,全缘,上缘不分裂,下缘深裂达于中脉,裂片线形或镰形,基部下延;叶脉明显,单出或分枝。孢子囊群线形,连续排列于叶缘,子囊群盖线形,膜质。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50m以下的林下或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华南、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等地。

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3-羟基-6-羟甲基-2,5,7-三甲基-1-茚满酮(3-hydroxy-6-hydroxymetyyl-2,5,7-trimethyl-indan-1-one),对映-11α-羟基-15-氧代-16-贝壳杉烯-19-羟酸(ent-11α-hydroxy-15-oxo-kaur-16-ene-19-carboxylic acid),对映-11α-羟基-15-氧代-16(S)-贝壳杉烷-19-羟酸[ent-11α-hydroxy-15-oxo-16(S)-kauran-19-carboxylic acid],对映-11α-羟基-15-氧代-16(R)-贝壳杉烷-19-羟酸[ent-11α-hydroxy-15-oxo-16(R)-kauran-19-carboxylic acid],对映-7α,9-二羟基-15-氧代-16(S)-贝壳杉烷-19,6-内酯[ent-7α,9-dihydroxy-15-oxo-16(S)-kauran-19,6-olide]。

药理作用1.抗癌作用 半边旗水提取液(PWE)和醇提取液(PAE)对体外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K562有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并明显降低HL-60细胞的分裂指数,半边旗5g/kg对体内移植性肿瘤小鼠肉瘤S180和小鼠HepA肝癌也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低10倍剂量的半边旗水提取液与低剂量5-氟尿嘧啶(5-Fu)联合用药可使5-Fu抑瘤率提高,在抑瘤的同时不降低荷瘤鼠末梢血白细胞数。

2.抗菌作用 100%半边旗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3.毒性 以75g生药/(kg·d)小鼠灌胃,连续观察1星期无异常;PWE和PAE溶血试验均为阴性,提示急性毒性很低。

性味苦;辛;凉

归经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泄泻;痢疾;黄疸;目赤肿痛;牙痛;吐血;痔疮出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皮肤瘙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撒;或煎水熏洗。

各家论述1.《岭南采药录》:凡毒蛇咬伤,可将叶捣烂和片糖敷;治疮疖,煎水洗。

2.《南宁市药物志》:止血,生肌,消肿,止痛。治跌打,痢疾,发背,蛇伤。

3.《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根茎,煎服,治目赤肿痛。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南山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山藤药材名称南山藤别名假夜来香、各山消、苦凉菜、帕格俄姆、帕空耸[傣语]、苦菜藤、通光散、团叶藤来源萝藦科南山藤Dregea volubilis (L. f.) Benth. e

  • 艳山姜

    药材名称艳山姜拼音Yàn Shān Jiānɡ别名玉桃、草扣、大良姜、大草蔻、假砂仁、土砂仁、草豆蔻出处本品以玉桃之名始见于《植物名实图考》,谓:“玉桃,叶如芭蕉,抽长茎,开花成串,花苞如小绿桃。花开

  • 小毒芋

    药材名称小毒芋拼音Xiǎo Dú Yù别名香芋、团芋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泉七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udnera colocasiaefolia C. Kock [Conatanth

  • 小年药

    药材名称小年药拼音Xiǎo Nián Yào别名拔毒散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海桐花科植物云南海桐的叶片。原形态云南海桐,又名:多花海桐花。常绿小乔木。叶互生,革质,披针形,长达20

  • 红土子皮

    《中药大辞典》:红土子皮药材名称红土子皮拼音Hónɡ Tǔ Zǐ Pí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四川山蚂蝗的根皮。6~7月采收。性味性凉,味微苦。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复方①

  • 洋鸭

    《中药大辞典》:洋鸭药材名称洋鸭拼音Yánɡ Yā别名麝香鸭、旱鸭(《生物学通报》(1):23,1956)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鸭科动物麝鸭的肉。原形态体较家鸭健壮肥大,雄者更大。体形前尖后

  • 溪荪

    药材名称溪荪拼音Xī Sūn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溪荪的根茎及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sanguinea Donn ex Hom.[I.orien-talis auct.non Mill

  • 红根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根草药材名称红根草别名红根子、红地胆、根下红、关公须、落地红来源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黄埔鼠尾Salvia prionitis Hance,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性

  • 山薄荷

    《中药大辞典》:山薄荷药材名称山薄荷拼音Shān Bò He别名摩眼子(《中国经济植物志》)。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香青兰的全草。8~9月采收全草,晒干。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

  • 海红豆

    《中药大辞典》:海红豆药材名称海红豆拼音Hǎi Hónɡ Dòu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海红豆的种子。采收成熟的果实,剥取种子,晒干。原形态海红豆,又名:孔雀豆、红豆、相思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