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材>变叶榕

变叶榕

药材名称变叶榕

拼音Biàn Yè Rónɡ

别名金不换

出处始载于《广州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变叶榕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Variolosa Lindl.ex Bent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3-10m。小枝节间短,节上有环状突起的托叶遗痕。叶互生;叶柄长6-10mm;托叶长三角形,长约8mm;叶片薄革质,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4-12cm,宽1.5-4cm,先瑞钝或短尖,基部楔形,全线微背卷;基脉3条,侧脉6-10对,与中脉见成直角展出。隐头花序,花序托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球形,直径10-12mm,红色,有小瘤体,顶端苞片脐状突起,基生苞片3,卵状三角形,基部合生;总花梗长4-8mm;雄花、瘿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内,雄花散生内壁,花被片3-4;雄蕊2-3,花药长于花丝;瘿花花被片5-6,舟状,花柱侧生;雌花着生于另一株花序托内,花被片3-4。成熟隐花果(榕果)红色,内有卵形瘦果,花柱侧生。花期6-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平原或低海拔的山地、丘陵及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长短不等,直径0.8-2cm。表面深棕色,有横向皮孔,栓皮易脱落,露出淡红棕色的皮部。质硬,断面皮部淡棕色,木部淡黄棕色,具细密同心环纹。气微,味淡。

性味味微苦;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催乳。主风湿痹痛;胃痛;疖肿;跌打损伤;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浸酒擦。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味苦,辛,性温。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能。用于风湿性关节痛。腰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暑发痧、催乳、疖肿及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绿茎槲寄生

    药材名称绿茎槲寄生拼音Lǜ Jīnɡ Hú Jì Shēnɡ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绿茎槲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scum nudum Danser.采

  • 鲤鱼脑

    《中药大辞典》:鲤鱼脑药材名称鲤鱼脑拼音Lǐ Yú Nǎo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脑。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水分、蛋白质、脂类等,此外,每100克新鲜脑组织含维生素C8.30毫克。

  • 海蜇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蜇药材名称海蜇拼音Hǎi Zhē别名海蜇皮、海蜇头、来源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海蜇科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以全体入药。白海蜇R. hisp

  • 三叶委陵菜

    药材名称三叶委陵菜拼音Sān Yè Wěi Línɡ Cài别名三爪金、地蜘蛛(《贵州草药》),三片风、软梗蛇扭、三张叶、地风子、白里金梅、烂苦春、独立金蛋、三叶蛇子草、

  • 韭菜子

    《中国药典》:韭菜子药材名称韭菜子拼音Jiǔ Cài Zǐ英文名SEMEN ALLII TUBEROSI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 的干燥成熟种子

  • 椋子木

    《中药大辞典》:椋子木药材名称椋子木拼音Liánɡ Zǐ Mù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椋子木的心材。原形态椋子木,又名:椋、梾(《尔雅》),松杨、凉木(《本草拾遗》),冬青

  • 鸡肚肠草

    《中药大辞典》:鸡肚肠草药材名称鸡肚肠草拼音Jī Dù Chánɡ Cǎo别名小鸡草、鱼肚肠草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石竹科植物赛繁缕的全草。春、秋采挖全草,鲜用或晒干。原形

  • 柏脂

    《中药大辞典》:柏脂药材名称柏脂拼音Bǎi Zhī别名柏油(《纲目拾遗》)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树干或树枝经燃烧后分泌的树脂汁。性味《草木便方》:"甘,平。"功能主治

  • 太阳海星

    药材名称太阳海星拼音Tài Yánɡ Hǎi Xīnɡ别名太阳鱼来源药材基源:为太阳海星科动物陶氏太阳海星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ster dawsoni Verrill采收和储藏:夏、秋

  • 火炭母草

    《中药大辞典》:火炭母草药材名称火炭母草拼音Huǒ Tàn Mǔ Cǎo别名火炭毛(《生草药性备要》),乌炭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运药(《分类草药性》),山荞麦草(《福建民间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