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材>太白米

太白米

《全国中草药汇编》:太白米

药材名称太白米

拼音Tài Bái Mǐ

别名百合

来源百合科假百合属植物百合Notholirion hyacinthinum (Wils.)Stapf以小鳞茎入药。秋末采挖,晒干去壳备用。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宽胸理气,止咳止痛。用于心胃气痛,胸闷,咳嗽,呕吐。

用法用量0.5~2钱,水煎服或研粉吞服4~8分。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太白米

药材名称太白米

拼音Tài Bái Mǐ

别名九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假百合的鳞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otholirion bulbuldiferum(Lingelsh.)Srearm[Paradisea bulbulifera Lingelsh;notholirion hyacinthi-num(Wils.)Stapf]

采收和储藏:7-8月采挖小鳞茎,去外皮,阴干。

原形态百合多年生草本。茎高60-150cm,近无毛。鳞茎呈窄卵形或近圆筒形,由基生叶的基部增厚套叠而成,外具黑褐色膜质鳞茎皮;须根极多,其上生有多数小鳞茎;小鳞茎卵形,淡褐色,直径3-5mm。基生叶数枚,带形,长10-25cm,宽1.5-2cm;茎生叶呈条状被针形。总状花序有花10-24朵;苞片叶状,条形;花梗稍弯曲;花淡紫色或蓝紫色;花被片呈倒卵形或倒披针形,先端绿色;雄蕊与花被片近等长;子房淡紫色,柱头3裂,裂片稍反卷。蒴果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有钝棱。花期7月,果期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丛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鳞茎含甾体生物碱:太白米甙甲

性味辛;甘;苦;微温

功能主治理气和胃;祛风止咳。主脘腹胀痛;呕吐;风寒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g;研末,1.2-2.4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避债蛾

    药材名称大避债蛾拼音Dà Bì Zhài é英文名big bagworm moths别名皮虫、大蓑蛾、昂吊虫、袋蛾、袋子虫、吊袋蛾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蓑蛾科(避债蛾科)动物大

  • 羽叶丁香

    《中药大辞典》:羽叶丁香药材名称羽叶丁香拼音Yǔ Yè Dīnɡ Xiānɡ别名山沉香(《宁夏中草药手册》)。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木犀科植物羽叶丁香的根或枝干。全年采挖,以秋末为好。

  • 狗乳汁

    《中药大辞典》:狗乳汁药材名称狗乳汁拼音Gǒu Rǔ Zhī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乳汁。化学成分含水分69.50%,蛋白质15.54%,脂肪10.45%,糖3.19%,盐类0.73%。盐类

  • 野木瓜

    《中药大辞典》:野木瓜药材名称野木瓜拼音Yě Mù Guā别名那蘑、牛藤(《广西植物名录》)。出处《国药的药理学》来源为木通科植物七姐妹藤的茎、根。原形态常绿藤本。叶互生,掌状复叶,有3~7

  • 绒背蓟

    药材名称绒背蓟拼音Rónɡ Bèi Jì别名猫腿姑来源菊科蓟属植物绒背蓟Cirsium vlassovianum Fisch以块根入药。春秋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微

  • 棉子油

    药材名称棉子油拼音Mián Zǐ Yóu出处《纲目》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草棉等的种子所榨取之脂肪油。化学成分种子油中含亚油酸(41~45%)、棕榈酸(20~25%)、油酸(30~35%

  • 石龙芮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龙芮药材名称石龙芮拼音Shí Lónɡ Ruì别名无毛野芹菜、鸭巴掌、水堇、水黄瓜香、打锣锤、清香草来源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石龙芮Ranunculus

  • 鹿骨

    《中药大辞典》:鹿骨药材名称鹿骨拼音Lù Gǔ出处《别录》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骨骼。性味《药性论》;"味甘,微热,无毒。"功能主治补虚羸,强筋骨。①《别录》:&q

  • 鱼狗

    《中药大辞典》:鱼狗药材名称鱼狗拼音Yú Gǒu别名鸿、天狗(《尔雅》),水狗(《尔雅》郭璞注),鱼虎、鱼师(《禽经》),翠鸟(《本草拾遗》),翠碧(《埤雅》),翠碧鸟(《纲目》),鱼翠(《

  • 大叶树萝卜

    药材名称大叶树萝卜拼音Dà Yè Shù Luó Bo别名石萝卜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红梗越橘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accinium ardisioides Hook.f.ex 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