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材>木本远志

木本远志

药材名称木本远志

拼音Mù Běn Yuǎn Zhì

别名桂花、华石兰、木本瓜子金、西南远志山楂花、乌棒子、大毛籽黄山桂。

来源药材基源:为远志科植物长毛远志的根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ala wattersii Hance[P.mariesii Hems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叶,鲜用或晒干。秋后采根,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长毛远志灌木或小乔木,高1-4m。少数圆柱形,具纵槽及狭棱,幼枝被腺毛状短细毛。单叶互生;叶柄长0.6-1cm,上面具槽;叶近革质,螺旋状密集排列于枝端,叶片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4-10cm,宽1.5-3cm,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渐狭至楔形,全缘,波状,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花两性,总状花序生于小枝近顶端的数个叶腋内,2-5个成簇,长3-7cm,被白色腺毛状短细毛;花大,黄色或先端带淡红色,稀白色或紫色,长12-20mm,疏松地排列于花序上;花梗细,长约6mm,具小苞片3枚,中间1枚三角状;萼片5,早落,外面3枚小,卵形,里面2枚大,花瓣状,斜倒卵形;花瓣3枚,侧生花瓣长达14mm,3/4以下与龙骨瓣合生,龙骨瓣长约15mm,顶端背部具2兜状,顶端圆形或2浅裂的鸡冠状附属物;雄蕊8,花丝长达15mm,3/4以下合生成鞘,并与花瓣贴生,花药长卵形,2室,顶孔开裂;子房倒卵形,长1.5-2mm,直径约1.5mm,基部具1倒开裂的杯状花盘;花柱细长,约12mm,先端增粗并弯曲,先端2浅裂,柱头生于下裂片内,蒴果倒卵形或楔形,长10-14mm,直径约6mm。种子卵形,棕黑色,长约2mm,直径1.5mm,被褐棕色或白色长毛,无种阜。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500m的石灰山阔叶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根呈圆柱形,长5-10cm,直径0.5-1.5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黑色,粗糙不平,有多数须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木心极粗,皮薄。气微,味微甘、涩。

性味辛;甘;温

功能主治解毒;散瘀。主乳痈;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刺菱

    药材名称刺菱拼音Cì Línɡ别名野菱(《纲目》)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菱科植物野菱的果实。原形态一年生水生草本。浮生叶通常斜方形,或三角状菱形,长2~5厘米,宽2~7厘米,上面光

  • 药材名称李拼音Lǐ来源蔷薇科梅属植物李Prunus salicina Lindl.,以根及种仁入药。春季采根,夏季采果,分别晒干。性味根:苦,寒。种仁:苦,平。功能主治根:清热解毒,利湿,止痛。用于牙

  • 马桂花

    《中药大辞典》:马桂花药材名称马桂花拼音Mǎ Guì Huā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紫金牛科植物长圆叶酸藤子的果实。夏秋采摘,晒干。原形态长圆叶酸藤子,又名:断骨藤、多脉信筒子。藤状灌木

  • 维氏假瘤蕨

    药材名称维氏假瘤蕨拼音Wéi Shì Jiǎ Liú Jué英文名Veitch Phymatopsis别名乌鸡骟、花狼鸡、地五爪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维氏假瘤蕨的根

  • 兔儿伞

    《全国中草药汇编》:兔儿伞药材名称兔儿伞拼音Tù ér Sǎn别名雨伞菜、一把伞、水鹅掌来源菊科兔儿伞属植物兔儿伞Syneilesis aconitifolia (Bunge)Ma

  • 禾叶毛兰

    药材名称禾叶毛兰来源兰科毛兰属植物禾叶毛兰Eria graminifolia Lindl.,以全草入药。7~8月采集,洗净切段晒干。性味甘、淡,寒。功能主治益胃,生津。用于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

  • 罗勒根

    《中药大辞典》:罗勒根药材名称罗勒根拼音Luó Lè Gēn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罗勒的根。功能主治《嘉佑本草》:"主小儿黄烂疮,烧灰敷之。"摘录《中

  • 云南红豆蔻果

    药材名称云南红豆蔻果拼音Yún Nán Hónɡ Dòu Kòu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节鞭山姜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pinia conchigera Griff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

  • 云南希草

    药材名称云南希草拼音Yún Nán Qiàn Cǎo别名小茜草(《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云南希草的根或全草。秋季采集。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

  • 星毛羊奶子

    药材名称星毛羊奶子拼音Xīnɡ Máo Yánɡ Nǎi Zǐ英文名Stellate Elaeagnus别名星毛胡颓子、牛奶、马奶。出处始载于《东北林学院植物研究室汇刊》。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