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材>牛耳枫子

牛耳枫子

《中药大辞典》:牛耳枫子

药材名称牛耳枫子

拼音Niú ěr Fēnɡ Zǐ

别名鸦胆子(《广西中药志》),羊屎子(《中药材手册》)。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交让木科植物牛耳枫果实。秋后果实成熟呈蓝黑色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牛耳枫,又名:岭南虎皮楠、假楠木、牛耳铃、猪颔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单叶近轮生;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圆形,长10~15厘米,宽4~7厘米,基部钝或圆形,先端钝或近短尖。边缘背卷;叶柄长短不一,长可达6厘米,通常愈至上部的柄愈短。花单性,蜂雄异株,无花瓣;总状花序腋生,但因花开之前其叶脱落,所以盛开的花序常见于叶丛之下;雄花萼片三角形,长约2毫米,先端钝,雄蕊9~10,花药卵形,花丝极短;雌花萼片三角形,长约1.5毫米,先端短尖,子房卵形,为不完全的2室,每室有胚珠2,花柱极短,直立。核果卵状,具突起,基部有萼宿存,有种子1。花期4~7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平原、丘陵的疏林下和灌木丛中。分布江西、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果实呈卵圆形至卵形,长7~10毫米,直径5~6毫米。蓝黑色,表面有时附有浅灰色粉末,粗糙起小粒状,皱纹不规则,顶端常有2枚极短时点状柱头残迹,基部有圆点状凹入的果柄痕,有时可见棕色宿存花萼及果柄。果皮较薄,不坚硬。种子1粒,棕色,不甚饱满。气微弱,味略苦。

功能主治《南宁市药物志》;"治慢性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1.5钱。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本品有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牛耳枫子

药材名称牛耳枫子

拼音Niú ěr Fēnɡ Zǐ

英文名Fruit of Calyx-shaped Daphniphyllum

别名鸦胆子、羊屎子、假鸦胆子猪肚、珠碌子。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虎皮楠科植物牛耳枫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

采收和储藏:秋后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牛耳枫常绿灌木,高1-5m。单叶互生,叶柄长3-15cm;叶片宽椭圆形至倒卵形,长10-15cm,宽3.5-9cm,先端钝或近圆形,有时急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边缘背卷,上面绿色,背带粉绿,有白色细小乳头状突起;侧脉明显。总状花序腋生;单性,雌雄异株;花小,无花瓣,花被萼状,宿存;雄花花梗长1.2cm,花被片3-4,雄蕊9-10,长约4mm,花丝极短,药隔发达,大于花药;雌花花梗长约5-6mm,花被片同雄花;子房为不完全的2室,花柱短,柱头2分枝。核果卵圆形,长约1cm,被白粉,有种子1颗。花期4-6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灌丛中或小溪两岸的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核果卵圆形式卵形,长7-10mm,直径5-6mm。表面蓝黑色,有时附有浅灰色粉末,具不规则皱纹或多数疣状突起,先端有短小2歧的柱头残基,基部有圆点状凹入的果柄痕,有时可见果柄和宿萼。果皮较薄而脆,易碎。种子1粒,棕色或棕黑色,不饱满。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 核果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表皮细胞。中果皮薄壁组织中散有单个或成群石细胞,并有较多裂隙;中部有维管束环列;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内果皮由外侧的石细胞环带及内侧的纤维开带构成。内果皮内侧常可见不育胚珠,呈纺锤形,种子胚乳异常发达。

化学成分种仁含油38.6%;总生物碱1.2%,已分离出牛耳枫碱甲(daphnicaline)、牛耳枫碱乙(daphnicadine)、牛耳枫碱丙(daphnicamine);还含少量延胡索酸(fumaric acid)。

性味苦;涩;性平;有毒

归经大肠经

功能主治止疾。主久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5g。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顶头马蓝

    药材名称顶头马蓝拼音Dǐnɡ Tóu Mǎ Lán别名癣药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头马蓝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rphochlamys affinis (Griff.) Bre-mek. [

  • 檵花

    《中药大辞典》:檵花药材名称檵花拼音Jì Huā别名纸末花,鸡寄(《植物名实图考》),白清明花(《福建民间草药》),土墙花(《湖南药物志》)。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檵花的花。

  • 玉竹

    《中国药典》:玉竹药材名称玉竹拼音Yù Zhú英文名RHIZOMA POLYGONATI ODORATI别名萎蕤、玉参、尾参、铃当菜、小笔管菜、甜草根、靠山竹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玉

  • 倒根野苏

    药材名称倒根野苏拼音Dǎo Gēn Yě Sū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蓝萼香茶散的全草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 var.glaucoca

  • 萍蓬草子

    《中药大辞典》:萍蓬草子药材名称萍蓬草子拼音Pínɡ Pénɡ Cǎo Zǐ别名水粟包(《纲目》),萍蓬子(姚可成《食物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睡莲科檀物萍蓬草的种子。秋季果热

  • 野把子

    药材名称野把子拼音Yě Bǎ Zi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露珠香茶菜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irrorata(Forrest ex Diels)Hara[Plectrant

  • 龙胡子

    药材名称龙胡子拼音Lóng Hú Zǐ别名龙胡须、旱灵草、岩石松来源蕨类石松科石松属植物龙胡子Lycopodium phlegmaria L.。以全草入药。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散风和血、消肿止痛。用于

  • 石龙刍根

    《中药大辞典》:石龙刍根药材名称石龙刍根拼音Shí Lónɡ Chú Gēn出处《浙江民间草药》来源为灯心草科植物石龙刍的根茎。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石龙

  • 蛇果黄堇

    药材名称蛇果黄堇拼音Shé Guǒ Huánɡ Jǐn别名扭果黄堇、断肠草出处据《晶珠本草》记载,不产哇夏嘎的地方,可用那冬赛果代替。让钧多吉说:耶冬赛果清热。叶、花状如当日丝哇(高山紫堇),花黄色,

  • 刺人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人参药材名称刺人参拼音Cì Rén Shēn别名刺参、东北刺人参来源五加科刺人参属植物刺人参Echinopanax elatus Nakai,以根及根状茎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