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材>白叶藤

白叶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叶藤

药材名称白叶藤

别名红藤仔、飞扬藤、胱皮藤、红丝线、扛棺回[海南]

来源萝藦科白叶藤属植物白叶藤Crytolepis sinensis (Lour.) Merr.,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性味甘、淡,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血。用于肺结核咯血,肺热咯血,胃出血,毒蛇咬伤,疮毒溃疡,疥疮,跌打刀伤。

用法用量鲜品3~5钱;外用鲜品捣烂外敷。

备注(1)服用本品过量,能产生腹痛等副作用。

(2)海南的扛棺回原植物除白叶藤外,尚有同科植物扒地蜈蚣Tylophora renchangii Tsiang及景天科植物伽蓝菜Kalanchoe laciniata (L.) DC.。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白叶藤

药材名称白叶藤

拼音Bái Yè Ténɡ

别名铁边、蜈蚣草、篱尾蛇、藤羊角扭、母乳藤、对面笑、红藤仔、鸟仔藤、淋汁藤、飞杨藤、牛蹄藤、脱皮藤、扛棺回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萝藦科植物白叶藤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yptolepis sinensis(Lour.) Merr [Per-gularia sinensis Lou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木质藤本。全株具乳汁;小枝通常红褐色,无毛。叶对生;叶柄长5-7mm;叶片长圆形,长1.5-6cm,宽0.8-2.5cm,两端圆形,先端具小尖头,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色,无毛;侧脉每边5-9条。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比叶长;花蕾长圆形,先端尾状渐尖;花萼5裂,内面基部有10个腺体;花冠淡黄色,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比花冠筒长2倍,向右覆盖,先端旋转;副花冠裂片卵圆形,着生于花冠筒内面;花粉器匙形,粘于柱头上;心皮离生,花柱短,柱头宽圆锥状。雄蕊5。蓇葖果长披针形,长达12.5cm,直径0.6-0.8cm。种子先端具白色绢质种毛。花期4-9月,果期6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地灌林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甘;性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散瘀止痛。主肺热咳血;肺痨咯血;胃出血;痈肿;疮毒;跌打刀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的功能。用于肺热咳血、胃溃疡出血等症;外用治跌打刀伤、疮疥和毒虫、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香港四照花果

    药材名称香港四照花果拼音Xiānɡ Gǎnɡ Sì Zhào Huā Guǒ英文名Dendrobenthamiahongkongensis(Hemsh.)Hutch.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香港四

  • 黑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参药材名称黑参拼音Hēi Shēn别名黑阳参、太白阳参、太白参、煤参[本草纲目拾遗]来源玄参科马先蒿属植物黑参马先蒿Pedicularis davidii Franch.、美观马

  • 声色草

    《中药大辞典》:声色草药材名称声色草拼音Shēnɡ Sè Cǎo别名满天星草(《广州植物志》),辛苦草、过饥草(《泉州本草》),广白头翁、星色革(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州空军《

  • 车桑子叶

    药材名称车桑子叶拼音Chē Sānɡ Zǐ Yè英文名Leaf of Clammy Hopseedbush别名破故纸出处出自《福建中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车桑子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

  • 九翅豆蔻

    药材名称九翅豆蔻拼音Jiǔ Chì Dòu Kòu英文名Fruit of Ninewing kAmomum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九翅豆蔻的果实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

  • 白蔻

    药材名称白蔻拼音Bái Kòu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滑叶山姜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piniatonkinensisGagnep.采收和储藏:果实将熟时采收,烘干或阴干。原形态滑叶山姜,多年

  • 毛排钱草

    《中药大辞典》:毛排钱草药材名称毛排钱草拼音Máo Pái Qián Cǎo别名排钱草、叠钱草(《南宁市药物志》),麒麟片(《广西中药志》)。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豆科

  • 紫荆丫

    药材名称紫荆丫拼音Zǐ Jīnɡ Yā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忍冬科植物通花梗的果实或花。原形态灌木,高达2米,幼枝有短柔毛。叶对生,卵形、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8厘米,先端尖锐或渐尖,基部

  • 悬钩子

    药材名称悬钩子拼音Xuán Gōu Zi别名沿钩子(《日用本草》),藨子(《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悬钩子的未成熟果实。果实已饱满而尚呈绿色时采摘,除净梗叶,用沸水浸1~2

  • 变豆菜

    药材名称变豆菜拼音Biàn Dòu Cài别名山芹菜、山芹、五指疳、鸭脚板、蓝布正出处本品始载于《救荒本草》,云:变豆菜生辉县荒野中,其苗叶初作地摊野生,叶似地牡丹极大,又锯齿尖,其后叶中分生茎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