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材>百脉根

百脉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脉根

药材名称百脉根

拼音Bǎi Mài Gēn

别名黄花草、牛角花、黄瓜草、小花生藤地羊鹊斑鸠

来源豆科百脉根属植物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切碎晒干。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用于风热咳嗽,咽炎,扁桃体炎,胃中痞满疼痛;外用治湿疹,疮疖,痔疮。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加冰片少许,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百脉根

药材名称百脉根

拼音Bǎi Mài Gēn

别名柏脉根(《唐书》)。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百脉根

原形态百脉根,又名:牛角花(《植物名实图考》),都草、黄金花、五叶草、鸟距草。

多年生草本,高这11~45厘米。茎丛生,被疏的长柔毛或后来无毛。小叶5枚,3小叶位于叶柄的顶端,2小叶常生于叶柄的基部;小叶纸质,卵形或倒卵形,长5~20毫米,宽3~12毫米,无毛或于两面主脉上有疏的长柔毛;小叶柄极短,长约1毫米,密被黄色长柔毛。花3~4朵排列成顶生的伞形花序;基部托着3枚叶状苞片;花长1~1.4厘米;萼黄绿色,近于膜质,内外均被有长硬毛,长约6毫米,萼齿5,披针形,与萼简等长或较长;花冠黄色,干时或成蓝绿色,旗瓣倒卵形,长9~13毫米,阔4~6毫米,具较长的爪,翼瓣较龙骨瓣稍长,龙骨瓣弯曲约成135°,雄蕊10,成2束;子房无柄,花柱长而弯曲,柱头顶生。荚果褐色。矩圆筒形,长21~27毫米,阔约3~4毫米,有多数种子。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分布湖南、湖北、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甘肃等地。

性味《唐本草》:"味甘苦,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唐本草》:"下气,止渴,去热,除虚劳,补不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浸酒或入丸、散。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百脉根

药材名称百脉根

拼音Bǎi Mài Gēn

英文名Root or stem of Littleleaf Indianmulberry, Herb of Birdsfoot Trefoil, Bird's Foot Trefoil, Bird's Foot Deervetch

别名柏脉根、牛角花、都草、黄金花、五叶草、鸟距草。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百脉根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tus corniculatus 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挖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百脉根 多年生草本,高10-60cm。茎丛生,有疏长柔毛或后来无毛。小叶5片,3小叶生于叶柄的顶端,2小叶生于叶柄的基部;小叶柄极短,长约1mm;叶纸质,叶片卵形或倒卵形,长5-20mm,宽3-12mm,先端尖,基部圆楔形,全缘,无毛或于两面主脉上有疏长毛。花3-4朵排成顶生的伞形花序,具叶状总苞;花长1-1.4cm;花萼黄绿色,宽钟形,近于膜质,内外均具长硬毛,萼齿5,三钐形;蝶形花冠,黄色,旗宽倒卵形,长9-13mm,宽4-6mm,具较长的爪,翼较龙骨瓣稍长,龙骨瓣弯曲;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花柱长而弯曲,柱头小。荚果长圆筒形,褐色,长2-2.7cm,阔3-4mm,内含多粒种子。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300-3400m的冷杉和高山栎混交林或山坡草地、田间湿润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黄酮类化合物百脉根素(corniculatusin),百脉根素-3-O-β-D-半乳糖甙(corniculatusin-3-O-β-D-galactoside),3,5,8,3',4'-五羟基-7-甲氧基黄酮(3,5,8,3',4'-pentahydroxy-7-methoxyflavone),棉花皮素-7-甲醚-3-半乳糖甙(gossypetin-7-methylether-3-O-galactoside)。

此外,根还含有非瑟素(fisetin),5-去羟异鼠李素(geraldol),5-去氧山柰酚(5-deoxykaempferol),柠檬素(limoci-tin),3,5,7,4'四羟基-8-甲氧基黄酮(sexangularetin),棉子皮亭(gossypetine)。

性味甘;苦;微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补虚;清热;止渴。主虚劳;阴虚发热;口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8g;或浸酒;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唐本草》:下气,止渴,去热,除虚劳,补不足。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红花菜

    《中药大辞典》:红花菜药材名称红花菜拼音Hónɡ Huā Cài别名米布袋(《救荒本草》),碎米荠(《野菜谱》),翘摇、翘翘花、野蚕豆(《植物名实图考》),紫云英、荷花紫草(《芥子

  • 白苏叶

    《中药大辞典》:白苏叶药材名称白苏叶拼音Bái Sū Yè别名荏叶(《别录》)。出处《本草图经》来源唇形科植物白苏的叶片,夏、秋采叶,置通风处阴干。或连嫩茎采取,切成小段,晒干。化

  • 白三七

    药材名称白三七拼音Bái Sān Qī别名打不死、还阳参、三面七、接骨丹、三步接骨丹、三匹七。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景天科植物豌豆七的全草。夏季采收全草,晒干用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

  • 香皮树

    药材名称香皮树拼音Xiānɡ Pí Shù别名亚婆膏。来源药材基源:为清风藤科植物香皮树的树皮及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iosma fordii Hemsl.[M.hainanensis How

  • 木黄连

    《中药大辞典》:木黄连药材名称木黄连拼音Mù Huánɡ Lián别名土黄连(《广西中药志》)。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北江十大功劳的根及茎。全年可采,除去枝叶

  • 鼠妇画眉草

    药材名称鼠妇画眉草拼音Shǔ Fù Huà Méi Cǎo英文名thalia lovegrass别名鱼串草出处始载于《广东药用植物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鼠妇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

  • 丁癸草根

    《中药大辞典》:丁癸草根药材名称丁癸草根拼音Dīnɡ Guǐ Cǎo Gēn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豆科植物丁癸草的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痈疽,疗疮,脚气浮肿,瘰疬。①《生草药性备要》:"

  • 地黄连

    药材名称地黄连拼音Dì Huánɡ Lián别名假苦楝、矮秃秃、千年矮(《广西中药志》),鸡血散、小罗伞(《广西药植名录》),白花矮陀陀、七匹散、金丝岩陀、土黄连(《云南

  • 粟糠

    药材名称粟糠拼音Sù K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粱或粟的种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etaria italica (L.) Beauv. [Panicum italicum L.]2.Se

  • 慈竹箨

    《中药大辞典》:慈竹箨药材名称慈竹箨拼音Cí Zhú Tuò别名慈竹笋壳(《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出处《纲目》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箨。功能主治①《纲目》:"治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