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材>胭脂木

胭脂木

药材名称胭脂木

拼音Yān Zhi Mù

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木科植物红木的根皮、叶、果肉、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xa orellana L.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7cm。幼枝棕褐色,密被红棕色短腺毛,具明显早落的托叶痕。单叶互生;叶柄长2.5-8cm,无毛;叶片卵形,长8-20cm,宽5-13cm,先端渐尖,基部阔截形,有时略呈心形,边缘全缘;基出脉5条。圆锥花序顶生,序梗粗壮,密被红棕色的鳞片和腺毛;花红色,直径4-5cm;萼片5,倒卵形,长约1cm,外面密被褐黄色鳞片;花瓣5,倒卵形,长1-2cm;雄蕊多数;子房上位,花柱单一,柱头2浅裂。蒴果卵形或近于形,长2.5-4cm,密被长刺,2瓣裂。种子多数,倒卵形,暗红色。花期秋冬。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气候温暖、潮湿、土壤疏松、富有含腐质的土壤。

资源分布: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

化学成分红木的叶中含没食子酸(gallic acid),没食子酚(pyrogallol)和异高山黄芩素(isoscutellarein)[1]。

药理作用胭脂木叶中所含的异高山黄芩素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具强的抑制活性。

毒性胭脂木叶中所含的导高山黄芩素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酷具强的抑制活性[1]。

功能主治退热;截疟;解毒。主发热;疟疾;咽痛;黄疸;痢疾;丹毒;毒蛇咬伤;疮疡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黄桷浆

    《中药大辞典》:黄桷浆药材名称黄桷浆拼音Huánɡ Jué Jiānɡ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汁液。功能主治①《草木便方》:"治疥癞,血风癣。"②

  • 刺竹笋

    《中药大辞典》:刺竹笋药材名称刺竹笋拼音Cì Zhú Sǔn别名芳竹笋(《岭南采药录》)出处《纲目》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原形态箣竹(赞宁《笋谱》),又名:竻竹、答黎竹、樆竹、

  • 杜松

    《全国中草药汇编》:杜松药材名称杜松拼音Dù Sōnɡ别名刺柏、杜松子、崩松、棒松来源柏科杜松Juniperus rigida Sieb. et Zucc. [J. utilis Koidz

  • 人参条

    药材名称人参条拼音Rén Shēn Tiáo出处《本草从新》原作"参条"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根茎上的不定根。功能主治《本草从新》:"生津,止渴,补气。

  • 紫荆果

    《中药大辞典》:紫荆果药材名称紫荆果拼音Zǐ Jīnɡ Guǒ来源为豆科植物紫荆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荆皮"条。功能主治治咳及孕妇心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摘录《中

  • 蝮蛇蜕皮

    药材名称蝮蛇蜕皮拼音Fù Shé Tuì Pí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蜕皮。功能主治《唐本草》:"主身痒、瘑、疥、癣等。"摘录《

  • 鲤鱼目

    《中药大辞典》:鲤鱼目药材名称鲤鱼目拼音Lǐ Yú Mù别名鲤鱼眼睛(《食疗本草》)。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眼睛。化学成分鲤眼含维生素C0.44毫克%,一般春夏较秋冬

  • 通草

    《中国药典》:通草药材名称通草拼音Tōnɡ Cǎo英文名MEDULLA TETRAPANACIS别名通花根、大通草、白通草、方通、泡通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

  • 滇苦菜

    药材名称滇苦菜拼音Diān Kǔ Cài别名苦马菜、滇苦苣菜来源菊科苦苣菜属植物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金橘叶

    《中药大辞典》:金橘叶药材名称金橘叶拼音Jīn Jú Yè出处《本草再新》来源为芸香料植物金橘及金弹的叶。春季采收,除去细梗,晒干。性状干燥叶多数呈筒状,有光泽,两面均绿色,日久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