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材>芋梗

芋梗

《中药大辞典》:芋梗

药材名称芋梗

拼音Yù Gěnɡ

别名芋荷杆(《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芋茎(《湖南药物志》)。

出处本草衍义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叶柄。7~8月间采取。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芋头"条。

功能主治治泻痢,肿毒。

①《本草衍义》:"擦蜂螫处。"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水,和脾,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0.5~2两。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撒。

复方①治腹泻痢疾:芋茎(叶柄)、陈萝卜根、大蒜。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筋骨痛,无名肿毒,蛇头指,蛇虫伤:芋茎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芋梗

药材名称芋梗

拼音Yù Gěnɡ

英文名Petiole of Dasheen

别名芋荷杆、芋茎

出处出自《本草衍义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叶柄。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除去叶片,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芋,湿生草本。根茎卵形,常生多数小球茎,褐色,具纤毛。叶基生,2-3枚或更多,叶柄肉质,长20-90cm,绿色,基部呈鞘状;叶片卵状广椭圆形,长20-50cm,质厚,盾状着生,先端短而锐尖,基部耳形,耳片钝头,全缘,呈波状。花序柄常单生,短于叶柄;佛焰苞长短不一,一般为长20cm左右;管部绿色,长约4cm,粗2.2cm,长卵形;檐部披针形或椭圆形,长约17cm,展开成舟状,边缘内郑,淡黄色至绿白色;肉穗花序长约10cm,短于佛焰苞;雌花序位于下部,长3-3.5cm,中性花序位于中部,长3-3.3cm,雄花序位于上部,长4-4.5cm,先端骤狭,附属器钻形,长约1cm。期期2-8月。

生境分部我国南方及华北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味辛;性平

归经心;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解毒;化瘀。主荨单板机疹;过敏性紫癜;腹泻小儿盗汗黄水疮;无名肿毒;蛇头疔;蜂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掺。

各家论述1.《本草衍义》:擦蜂螫处。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水,和脾,消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烟管蓟

    药材名称烟管蓟拼音Yān Guǎn Jì别名大蓟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烟管蓟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sium pendulum Fisch.ex DC. [C. falcatum Tu

  • 水红木花

    药材名称水红木花拼音Shuǐ Hónɡ Mù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忍科植物水红木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cylindricum Buch.- Ham. Ex D. Don.采收和

  • 地八角

    《中药大辞典》:地八角药材名称地八角拼音Dì Bā Jiǎo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地八角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备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匍匐或斜生,长30~100厘

  • 独叶白芨

    药材名称独叶白芨拼音Dú Yè Bái Jī别名糯白芨、小白芨(《云南中草药》),独菇(《贵州药植目录》)。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云南独蒜兰的块茎。秋季采集。洗

  • 猬心肝

    《中药大辞典》:猬心肝药材名称猬心肝拼音Wèi Xīn Gān出处《纲目》来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心、肝。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刺猬皮"条。化学成分刺猬心肝的一般化学成

  • 野苦梨根

    药材名称野苦梨根拼音Yě Kǔ Lí G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厚叶栒子的根。秋后采。原形态半常绿灌木。小枝幼时有黄灰色平贴软绒毛。单叶互生,革质,椭圆形、狭椭圆形,长2.5

  • 普陀南星

    药材名称普陀南星拼音Pǔ Tuó Nán Xī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普陀南星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aema ringens(Thunb.)Schott[Arum ringens

  • 东风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东风菜药材名称东风菜拼音Dōnɡ Fēnɡ Cài别名盘龙草、山蛤芦、土苍术、白云草来源为菊科东风菜属植物东风菜Doellingeria scaber (Thunb.)

  • 青丝龙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丝龙药材名称青丝龙拼音Qīnɡ Sī Lónɡ别名阴痧草、阳痧草、晒不死、地松杉、地青松杉、杉松兰来源蕨类石松科青丝龙Lycopodium hamiltonii Spr

  • 花叶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叶子药材名称花叶子别名斑叶兰来源兰科花叶子Paphiopedilum parishii (Reichb. f.) Pfit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