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材>鸡肚肠草

鸡肚肠草

《中药大辞典》:鸡肚肠草

药材名称鸡肚肠草

拼音Jī Dù Chánɡ Cǎo

别名小鸡草、鱼肚肠草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繁缕全草。春、秋采挖全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二年生草本,高10~28厘米。茎纤弱柔软,下部伏卧,节上生不定根,上部斜上,叉式分枝,除一侧有细毛1列外,余均平滑无毛,淡绿色。叶对生,狭卵形至广卵形,茎下部的叶具翼状柄,上部叶无柄。花白色,单生于叶腋,或成顶生疏散的聚伞花序。朔果卵形或长圆形。花期4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生于向阳的山坡路边、山麓、田埂边及庭园草丛中。分布于浙江等地。

功能主治抗菌消炎。治牙痛,疖肿,乳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患处。

复方治乳腺炎:鸡肚肠草一两,蒲公英一两。水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鸡肚肠草

药材名称鸡肚肠草

拼音Jī Dù Chánɡ Cǎo

别名繁缕、细叶辣椒草、颜知根、水草、满天星、万里草、小鸡草、鱼肚肠草、鸡儿肠

出处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赛繁缕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ba Stellariae Neglecta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或二年生小草本,高15-20cm。全株淡绿色,稍分枝,被一列毛。根纤细,茎由基部丛生,疏具柔毛,有纵纹,节间长于叶。单叶对生;下部叶柄长3-5mm,上部叶无柄;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叶长7-10mm,宽4-7m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钝圆,两面无毛,中脉较明显,边缘基部具柔毛。_二歧聚伞花序顶生,花序的分枝较长,被一到毛;苞片较小,叶状;花便长0.4- 1.5cm;萼片5,卵状技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4mm,先端较纯,边缘膜质,背面被腺柔毛;花瓣白色,2深裂、短于萼片;雄蕊通常8-10,花丝扁线形,基部稍宽;子房卵圆形,具3花往。

蒴果卵形,长子等片,6瓣裂,具多数种子。种子近扁圆形,褐色,具稍尖的疣状突起。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向阳的山坡路边、山麓、田埂边及庭园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东。西南及河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15-20cm。茎细,暗绿色,被1列柔毛。叶对生,完整叶片卵形或卵状被针形;上部叶无柄。聚个花序顶牛或胶生。花白色。蒴果卵形或椭圆形。气微,味淡。

性味微苦;性凉

归经胃;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通淋;化瘀。主病疮肿毒;癣疹;乳痛;痔疮;痢疾;牙痛;热淋;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剑叶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剑叶耳草药材名称剑叶耳草别名少年红、长尾耳草、千年茶、铁扫把来源茜草科剑叶耳草Hedyotis lancea Thunb. ex Maxim. [Oldenlandia Lance

  • 麦麸草

    《中药大辞典》:麦麸草药材名称麦麸草拼音Mài Fū Cǎo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荨麻科植物细野麻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疏生短伏毛,常分

  • 撑篙竹

    药材名称撑篙竹拼音Chēnɡ Gāo Zhú英文名Punting Pole Bambusa别名油竹、白眉竹、花眉竹出处始载于《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掌篙竹的叶、叶芽或茎皮。拉丁

  • 楤木白皮

    药材名称楤木白皮拼音Sǒnɡ Mù Bái Pí出处《浙江民间草药》来源为五加科植物楤木树皮的韧皮部。全年可采。原形态楤木(《本草拾遗》),又名:鹊不踏(《纲目》),刺老

  • 姜叶

    《中药大辞典》:姜叶药材名称姜叶拼音Jiānɡ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叶。性味《纲目》:"辛,温,无毒。"功能主治①《金匮要略》:"食脍多不消,结为

  • 须叶藤

    药材名称须叶藤拼音Xū Yè Ténɡ英文名Indian Flagellaria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须叶藤科植物须叶藤的根或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lagellaria in

  • 谷皮藤

    药材名称谷皮藤拼音Gǔ Pí Ténɡ别名藤葡蟠、黄皮藤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谷皮藤的全株或根、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oussonetia kaempferi Sieb.et Zucc.采收

  • 鹿梨

    《中药大辞典》:鹿梨药材名称鹿梨拼音Lù Lí别名檖(《诗经》),赤罗(《毛诗传》),罗(《尔雅》),山梨、杨檖、鼠梨、赤萝(陆玑《诗疏》),树梨(《纲目》),酸梨(《植物名实图考

  • 荜茇根

    《中药大辞典》:荜茇根药材名称荜茇根拼音Bì Bá Gēn别名荜拨没(《本草拾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胡椒科植物荜茇的根。化学成分根含胡椒碱、荜茇明碱、荜茇明宁碱。茎含荜茇明碱

  • 毛黄连

    《中药大辞典》:毛黄连药材名称毛黄连拼音Máo Huánɡ Lián别名毛连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蜀侧金盏花的全草。夏季采收,洗净,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