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分气丸

分气丸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分气丸

药方名称分气丸

处方附子吴茱萸当归川芎陈皮莪术干姜延胡索五味子白芷白及益智白术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治脾胃虚弱,气不升降,中脘痞塞,四肢倦怠,无力多困,饮食不消;妇人荣卫俱虚,经候不调,两胁刺痛,脐腹胀满,肢节疼痛,时发寒热,面色萎黄,日渐瘦弱,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腹时用生姜汤送下。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二十

御药院方》卷三:分气丸

药方名称分气丸

处方木香青皮(去白)陈皮(去白)白豆蔻仁 缩砂仁三棱(炮,切)蓬莪术(炮,切)荜澄茄萝卜子枳实(麸炒)各30克黑牵牛(炒)60克

制法上十一味,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治胸膈气痞,痰实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用生姜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圣济总录》卷六十二:分气丸

药方名称分气丸

处方白术(锉,麸炒)2两,木香(炮)2两,蓬莪术(煨)2两,干姜(炮)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切,炒)2两,桂(去粗皮)2两,甘草(炙)2两,缩砂仁(去皮,炒)2两,茴香子(炒)2两,干木瓜(切)2两,益智仁(炒)2两,胡椒半两,阿魏(醋化白面和作饼,炙)1分。

制法上为末,浸蒸饼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膈气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盐汤嚼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魏氏家藏方》卷二:分气丸

药方名称分气丸

处方木香(湿纸煨)1分,檀香1分,丁香(不见火)半两,姜黄半两,白豆蔻仁半两,香附子(去毛)半两,砂仁1两,甘草1两半(炙)。

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糊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气。

用法用量细嚼咽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魏氏家藏方》卷二:分气丸

药方名称分气丸

处方附子2两(去毛),姜黄1两2钱半,砂仁1两,甘松1两,蓬莪术(炮)1两,甘草1两半(炙),陈皮(去白)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气。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姜汤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卫生总微》卷十四:分气丸

药方名称分气丸

别名塌气丸

处方蝎半两,胡椒1两,木香半两,巴豆1分(去壳皮膜,出油尽)。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3-5丸,葱白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四

《卫生总微》卷十四:分气丸

药方名称分气丸

处方巴豆10个(去壳皮膜,出油尽),木香1钱,附子1个(重半两。炮,去皮脐尖)。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腹胀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3丸,熟水送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四

《扁鹊心书·神方》:分气丸

药方名称分气丸

处方黑丑(半生半熟,取头末)4两,青皮(炒)1两,陈皮(炒)1两,干姜(炮)1两,肉桂1两。

制法上为末,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行气,化酒食。主心腹痞闷疼痛,两胁气胀,痰涎上攻,咽嗌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姜汤送下。

摘录《扁鹊心书·神方》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分气丸

药方名称分气丸

处方藿香叶1两,草豆蔻(去皮)1两,半夏(汤洗7遍,焙)1两,丁香半两,白矾(枯)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温胃,止呕逆。主一切涎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橘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分气丸

药方名称分气丸

处方糖球子(即山楂),甘草2斤,香附半斤,藿香叶1两,甘松1两。

制法上为末,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驻容颜。主

用法用量方中糖球子用量原缺。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永类钤方》卷二十一:分气丸

药方名称分气丸

处方木香(炮)1分,黑牵牛(生)半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疳气,腹胀膨脝。

用法用量3岁服30丸,米汤送下。

摘录《永类钤方》卷二十一

《鸡峰》卷二十:分气丸

药方名称分气丸

处方附子1两,吴茱萸1两,当归1两,芎1两,陈皮1两,蓬莪术1两,干姜1两,延胡索1两,桂1两,五味子1两,白芷1两,白及1两,益智仁1两,白术1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脾胃虚弱,中脘痞塞,气不升降,四肢倦怠,无力多困,食饮不消;妇人荣卫俱虚,经候不调,两肋刺痛,脐腹胀满,肢节疼痛,时发寒热,面色萎黄,日渐瘦弱,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摘录《鸡峰》卷二十

《博济》卷二:分气丸

药方名称分气丸

别名小分气丸

处方三棱(醋浸1宿,切作片子,焙干用)3两,牵牛(微炒)3两,大戟3两(细锉,炒令紫色),芫花2两(醋炒),甘遂2两(捶碎,炒令黄色佳),官桂(去皮)1两。

制法上为细末,以醋煮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消滞气,利胸膈,止心疼,化酒食毒。主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小分气丸(《御药院方》卷三)。

摘录《博济》卷二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分气丸

药方名称分气丸

处方三棱(煨,锉)5两,蓬莪术(煨,锉)5两,青橘皮(锉,用巴豆半两打破同炒黄,去巴豆不用)5两,胡椒半两,阿魏1两(醋面作饼,炙干)。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谷劳嗜卧,身体烦重。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陈橘皮汤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猜你喜欢

  • 三七伤药片

    药方名称三七伤药片处方三七52.5g草乌(蒸)52.5g 雪上一枝蒿23g冰片1.05g骨碎补492.2g红花157.5g接骨木787.5g赤芍87.5g性状显棕褐色;味微苦。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散瘀止

  • 黄连点眼方

    《圣济总录》卷一○三:黄连点眼方药方名称黄连点眼方处方黄连(去须)4两,铅丹(研)2两,蜜4两。制法上同和,先蒸1次,再晒1日,绵裹,如鸡头子大。功能主治目赤热痛,障翳不退。用法用量冷水浸,点眼。摘录

  • 加味生脉散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加味生脉散药方名称加味生脉散处方人参、麦冬、五味子、阿胶、白术、陈皮。功能主治元气虚乏而短气。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胎产心法》卷下:加味生脉散药方名称加味生脉散处方人参1钱,

  • 兜涩固精丸

    药方名称兜涩固精丸处方白术4两,人参2两5钱,茯苓2两5钱,半夏2两,远志肉1两,肉果(面煨)1两,补骨脂(盐水炒)1两,赤石脂(醋煅)1两,五味子(焙)5钱,益智仁(盐炒)5钱。制法上为末,炒莲肉粉

  • 大红末子

    药方名称大红末子处方乌药顺气散1贴,朱砂5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发热惊风,及痘疹诸疾。用法用量量大小与服,黄酒或米汤下,多则1钱或几分。摘录《鲁府禁方》卷三

  • 荆芥穗汤

    药方名称荆芥穗汤处方川黄连、荆芥穗、生地黄、生甘草。功能主治疏利郁结。主小儿胎气兼风邪入脐,致患撮口,气息喘急,啼声不出,或肚上青筋,吊疝内气引痛。用法用量与指迷七气汤(去桂,加大黄、钩藤、僵蚕)同用

  • 解毒清肝汤

    药方名称解毒清肝汤处方银花15g,柴胡6g,归尾6g,酒黄芩9g,秦皮3g,赤芍9g,车前子9g,防风1.5g。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除风。主凝脂翳初起,风热偏盛,胞睑微浮,白睛赤脉纵横,羞明流泪,结

  • 百灵藤酿酒

    药方名称百灵藤酿酒处方百灵藤10斤(以水1石,煎取3斗),神曲9两(微炒黄色,捣末),糯米3斗(炊作饭)。制法上候饭冷,即熟揉曲末入饭中,并药汁同入于瓮中,一如酿酒法。经3-5日,看沫尽,即更炊1斗糯

  • 黄耆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卷上:黄耆桂枝五物汤药方名称黄耆桂枝五物汤别名黄耆五物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桂枝五物汤(《赤水玄珠》卷十二)。处方黄耆9克 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枣12枚(一方有人参)功能

  • 五味汤

    药方名称五味汤处方五味子(洗)九斤,良姜(炒)、陈皮(去白)、茴香(炒),各一斤半;甘草(炒)十七斤半,盐(炒)二十二斤。炮制上为末。功能主治温中益气。治胸膈痞满,心腹刺痛,短气噎闷,咳嗽痰唾,呕逆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