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交加散

加味交加散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加味交加散

药方名称加味交加散

处方生地2斤(取汁),生姜2斤(取汁),白芍1斤(炒),蒲黄1斤(隔纸炒),当归1斤,桂心6两,延胡1斤(醋炒),红花6两,没药8两。

制法地黄汁收炒姜渣肉,生姜汁收炒地黄渣肉,同诸药焙脆为散。

功能主治营卫不调,经衍腹痛,脉弦涩滞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温酒调下。

各家论述血亏挟瘀,不与营卫和谐,邪得侵入而冲任闭塞,故腹痛寒热,经候衍期也。生地滋血脉,生姜散表邪,二汁互收,各炒为散,酒调,使交通表里,调和营卫,更加当归养血脉,白芍敛营阴,蒲黄破瘀通经,桂心温经暖血,延胡化血滞以调经,红花活血脉以荣经,没药散瘀血以通调经脉也。为散以散之,酒调以行之,俾邪从外解,则营卫自和,而冲任无不调,腹痛无不退,寒热无不除,何月经衍期之不愈哉!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准绳·疡医》卷六:加味交加散

药方名称加味交加散

处方当归川芎白芍药、生地黄苍术厚朴陈皮、白茯苓半夏羌活独活桔梗枳壳前胡柴胡干姜肉桂甘草

功能主治打扑伤损,折骨出臼,发热恶寒,体弱之人;伤损之证,外挟表邪,脉浮紧,发热体痛,形气虚者。

用法用量生姜,水煎服。

有热,除干姜肉桂

摘录《准绳·疡医》卷六

猜你喜欢

  • 六丁神散

    药方名称六丁神散处方苦丁香6枚(或称5分重),白丁香1钱,苦参末5分,赤小豆1钱,磨刀泥(青石者加。一名龙泉粉)1钱,大斑蝥7个(去头足,炒),白僵蚕(去丝嘴,炒)1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瘰疬。用

  • 半夏茯苓汤加丁香汤

    药方名称半夏茯苓汤加丁香汤处方半夏3钱,茯苓2钱,丁香1钱,生姜3钱。功能主治伏饮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金鉴》卷四十一

  • 肥油膏

    《医宗金鉴》卷六十三:肥油膏药方名称肥油膏处方番木鳖18克当归藜芦各15克黄柏苦参杏仁狼毒白附子各9克鲤鱼胆2个制法用香油300克,将前药入油内,熬至黑黄色,去滓,加黄蜡36克,溶化尽,用布滤过罐收。

  • 搐鼻药

    《得效》卷十六:搐鼻药药方名称搐鼻药别名搐鼻散处方雄黄(水透过)2钱,辰砂2钱,细辛半两,脑少许,麝少许。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目风热肿赤难开。用法用量搐鼻散(《银海精微》卷下)。摘录《得效》卷十六《普

  • 芍药柏皮丸

    《宜明论方》卷十:芍药柏皮丸药方名称芍药柏皮丸处方芍药黄柏各30克当归黄连各15克制法上药为末,水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治湿热痢疾,腹痛,里急后重。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温水下,每日五至六次。摘录《

  • 姜矾散

    《永乐大典》卷一○三七引《全婴方》:姜矾散药方名称姜矾散处方生姜5两(切片子),白矾2两半。制法上药调少时,晒干,不见火,为末。功能主治小儿火瘅,并一切风疹,赤游肿。用法用量生姜自然汁调,鹅毛拂之。摘

  • 两治散

    药方名称两治散别名两治汤处方白术1两,杜仲1两,当归1两,金银花3两,防己1钱,豨莶草3钱。功能主治腰眼之间,忽长疽毒,疼痛呼号。用法用量两治汤(《洞天奥旨》卷七)。各家论述此方用白术、杜仲以利其腰脐

  • 木香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木香散药方名称木香散处方丁香、木香、当归(去芦.洗.焙)、肉豆蔻仁(炮)、甘草,各二十两;附子(去皮.脐.醋煮.切片.焙干)、赤石脂,各十两;藿香叶(洗.焙)四十两

  • 治消止渴汤

    药方名称治消止渴汤处方生地30克,山药30克,天花粉20克,石斛20克,知母20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泽泻12克,五味子6克。功能主治滋阴清热,生津止渴。主脾阴不足。(糖尿病)用法用量水煎服,每

  • 惺惺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惺惺散药方名称惺惺散处方瓜蒌根、人参、细辛(去叶)、茯苓(去皮)、白术、甘草(炙)、桔梗,各一两半。炮制上件同杵,罗为末。功能主治治小儿风热疮疹,伤寒时气,头痛壮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