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樗皮丸

樗皮丸

医学纲目》卷三十四:樗皮丸

药方名称樗皮丸

别名樗树根丸(《摄生众妙方》卷七)、椿根皮丸(《饲鹤亭集方》)。

处方芍药15克 良姜9克,黄柏6克(各炒成灰)椿根皮45克

制法上药为末,粥丸。

功能主治主赤白带有湿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米饮吞服。

摘录医学纲目》卷三十四

女科指掌》卷一:樗皮丸

药方名称樗皮丸

处方樗根自皮(米泔洗,去黑皮,晒干,酒炒)陈皮茯苓半夏香附川芎苍术黄柏炮姜地榆牡蛎

制法上药研末,醋糊为丸。

功能主治主湿痰下注,带下如倾,头眩呕哕,肌肥,脉滑者。

用法用量每服60丸,用温开水送下。

摘录女科指掌》卷一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樗皮丸

药方名称樗皮丸

别名樗根白皮

处方臭樗根皮(锉,炒)。

制法上为末,水和为丸,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妇人久痢及疳痢,诸方不愈者。

用法用量樗根白皮散(《鸡峰》卷十六)。

注意忌油腻、热面。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医统》卷七十四:樗皮丸

药方名称樗皮丸

处方臭樗皮(微炒)1两,酸石榴皮1两,黄连1两,阿胶(炒)1两,艾叶3分(微炒)。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痔漏下血及脓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医统》卷七十四

猜你喜欢

  • 八仙妙应丹

    药方名称八仙妙应丹处方雷丸1两,锡灰1两半,白芜荑1两,木香1两(不见火),锦纹大黄1两,槟榔12两(鸡心者),使君子1两(取净),黑丑头末3两(不见火)。制法上为细末,加葱白1斤,煮沸,露1宿,为丸

  • 二附散

    药方名称二附散别名二附汤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白附子(炮)1分,半夏(汤洗7遍,炒干)1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四肢烦疼。用法用量二附汤(《普济方》卷一三一)。摘录《圣济总录》

  • 木香保命丹

    药方名称木香保命丹处方木香白附子(生用)官桂杜仲(去粗皮,炒去丝)厚朴(去皮,生姜汁炒干)藁本(去须、土)独活羌活(生用,去芦头)海桐皮(生)白芷甘菊花(去土)牛膝(去苗,酒浸一日,焙干)白花蛇(酒浸

  • 五虎追风散

    药方名称五虎追风散处方蝉蜕30克天南星6克天麻6克全蝎7~9个僵蚕7~9个朱砂1.5克(研细,另冲)功能主治祛风解痉,止痛。治破伤风牙关紧急,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用法用量为末,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

  • 冲和健脾丸

    药方名称冲和健脾丸处方白术(炒)4两,白豆蔻1两(拌白术末匀,饭上蒸),人参3两,陈皮3两(同参饭上蒸),白茯苓2两,山楂肉2两,石斛(盐水洗,同茯苓、山楂饭上蒸熟),甘草(绵纸上炒焦黄色)7钱。制法

  • 香茸八味丸

    药方名称香茸八味丸处方熟地黄240克 山萸肉120克 干山药120克泽泻90克茯苓(去皮)90克 丹皮90克沉香30克鹿茸1具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肾与督脉皆虚,头眩眼黑。用法

  • 参耆内补散

    药方名称参耆内补散处方人参1钱,黄耆1钱,当归1钱,白术1钱,白芷4分,防风4分,川芎6分,肉桂5分,甘草(炒)5分。功能主治金木所伤,寒热而内痛益甚,欲溃脓者。用法用量水煎,作2-3服。摘录《保婴撮

  • 顺气消滞汤

    药方名称顺气消滞汤处方陈皮6克半夏(姜炒)6克 白茯苓(去皮)9克丁香0,9克柿蒂2个黄连(姜炒)0.6克神曲(炒)6克香附6克白术4.5克竹茹12克甘草2.4克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顺气消滞,降逆和

  • 柴胡枳芎汤

    药方名称柴胡枳芎汤处方柴胡2钱,黄芩1钱,人参1钱,白芍药1钱,半夏1钱,枳壳1钱,甘草5分,川芎1钱,枣子2枚。功能主治两胁疼痛,身热者。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5片,水煎,食远温服。左疼甚,加

  • 理中吴茱萸汤

    药方名称理中吴茱萸汤处方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吴茱萸、生姜、大枣。功能主治太阴自利不渴,痰多而吐,或手足厥冷,胸满烦躁。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