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白茯苓丸

白茯苓丸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白茯苓丸

药方名称白茯苓丸

处方茯苓30克覆盆子30克黄连30克(去须)人参30克(去芦头)栝楼根30克 熟干地黄30克 鸡膍胵50枚(微炒)萆薢30克(锉)玄参30克石斛22克(去根,锉)蛇床子9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益肾润燥。肾消。因中消之后,胃热入肾,消烁肾脂,令肾枯燥,遂致此疾,两腿渐细,腰脚无力。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时煎磁石汤下3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白茯苓丸

药方名称白茯苓丸

处方茯苓半两,黄连2两半,黄柏1两半,羚羊角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休息痢,日夜频并。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饮送下,日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圣惠》卷二十六:白茯苓丸

药方名称白茯苓丸

处方茯苓1两,白龙骨1两,远志1两(去心),防风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柏子仁1两,牡蛎2两(烧为粉),犀角屑1两,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末,加枣肉2两,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劳热,恐畏不安,精神闷怒,不能独卧,志气错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粥饮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四十七:白茯苓丸

药方名称白茯苓丸

处方茯苓1两,黄柏1两(微炙,锉),干姜1两(炮裂,锉),木瓜1两半(干者),白石脂2两。

制法上为末,煮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乱后水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圣惠》卷五十三:白茯苓丸

药方名称白茯苓丸

处方茯苓1两,覆盆子1两,黄连1两(去须),人参1两(去芦头),栝蒌根1两,熟干地黄1两,鸡肶胵50枚(微炒),萆薢1两(锉),玄参1两,石斛3分(去根,锉),蛇床子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因消中之后,胃热入肾,消烁肾脂,令肾枯燥,遂致消肾,即两腿渐细,腰脚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煎磁石汤送下。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足少阴药也。茯苓降心火而交肾,黄连清脾火而泻心,石斛平胃热而涩肾,熟地、玄参生肾水,覆盆、蛇床固肾精,人参补气,花粉生津,萆薢清热利湿,肶胵能消水谷,通小肠、膀胱而止便数,善治膈消,磁石色黑入肾,补肾益精,故假之为使也。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七十八:白茯苓丸

药方名称白茯苓丸

处方茯苓1两,熟干地黄1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琥珀半两,桂心半两,远志(去心)半两,菖蒲半两,柏子仁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心虚惊悸,神不安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圣济总录》卷四十:白茯苓丸

药方名称白茯苓丸

处方茯苓(去黑皮)3两,黄柏(去粗皮)3两,干姜(炮裂)3两,木瓜(干者,去瓤)1枚(切,焙)。

制法上为末,以粳米粟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

功能主治霍乱后,水利不止;亦治诸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术饮送下,1日2次。老小加减。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白茯苓丸

药方名称白茯苓丸

处方茯苓1两,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去心,焙)1两,酸枣仁1两(微炒),甘草3分(微炙黄,锉),朱砂3分(别研),生龙脑1分(别研)。

制法上7味,除别研药外,同捣为细末,入研了药,再研令匀,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镇心安神。主肝脏实热上攻,头目昏眩;兼治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临卧乳香汤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白茯苓丸

药方名称白茯苓丸

处方茯苓(去黑皮)1两半,石斛(去根)1两半,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半,酸枣仁(炒)1两半,五味子(炒)1两半,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半,续断1两半,泽泻(锉)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白蒺藜(炒)1两,人参1两,羚羊角(镑)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黄耆(炙,锉)1两,五加皮(锉)1两,防风(去叉)1两,细辛(去苗叶,炒)1两,独活(去芦头)1两,杜仲(去粗皮,酥炙)1两,甘草(锉,炙)1两,熟干地黄(焙)2两,白槟榔(生用)2两,鹿角胶(炙令燥)2两,云母粉(别研)2两,菟丝子(酒浸软,别研)3两。

制法上药先将23味捣罗为末,入细研云母粉、菟丝子,揉拌令匀再罗,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毒脚气缓弱,腰脊急痛,臂髆酸疼,心胸痰壅,气逆胁满。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食前各服20丸,大枣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白茯苓丸

药方名称白茯苓丸

处方茯苓(去黑皮)、贝母(去心)、五味子紫菀(去苗土)、白术百部根、杜蘅、麦门冬(去心,焙)、人参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熬)、陈橘皮(汤浸,去白,焙)、桂(去粗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上气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米饮送下,1日2次。加至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白茯苓丸

药方名称白茯苓丸

处方茯苓(去黑皮)1两半,黄耆(炙,锉)1两半,薏苡仁1两半,萆薢1两半,山茱萸1两半,赤芍药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1分,白槟榔(炮,锉)2两,熟干地黄(焙)2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色)2两半,当归(切,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涂酥捣熟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调,或多或少,脐下胀满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腹煎大枣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猜你喜欢

  • 长肉八宝丹

    药方名称长肉八宝丹处方煅龙骨1钱,扫盆1钱,煅甘石3钱,赤石脂3钱,上血竭1钱,煅石膏1两5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长肉生肌。主用法用量频掺。摘录《吉人集验方》下集

  • 黑虎膏

    《准绳·疡医》卷三:黑虎膏药方名称黑虎膏处方大黄1两,黄连1两,黄芩1两,黄柏1两,当归1两,木鳖子5钱,穿山甲3钱,乱发1丸,蛇蜕1条,麻油1斤,黄丹(水飞,炒)8两(无真的,以好光粉代之妙),乳香

  • 柴葛二妙汤

    《医学传灯》卷下:柴葛二妙汤药方名称柴葛二妙汤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甘草、赤芍、干葛、苍术、黄柏、厚朴、山楂、木瓜、槟榔。功能主治脚气,腿足肿痛。摘录《医学传灯》卷下《医学传灯》卷下:柴葛二妙汤药方名

  • 茯苓理中汤

    《外台秘要》卷六:茯苓理中汤药方名称茯苓理中汤处方茯苓6克甘草9克(炙)干姜3克(炮)人参9克木瓜9克制法上五味,哎咀。功能主治治霍乱,脐上筑而悸。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适寒温

  • 首乌青蒿鳖甲饮

    药方名称首乌青蒿鳖甲饮处方赤色鲜首乌24克(打碎)青蒿9克鳖甲15克当归15克柴胡4.5克青皮6克 草蔻仁3克(研)功能主治治温疟,阴虚发热,脉弱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如口干,加知母6克,生甘草2.5克

  • 大梧桐律散

    药方名称大梧桐律散处方梧桐半两,律川芎半两,白芷半两,生地黄2分,槟榔2分,细辛2分,丁香1分,雄黄1分。制法上为细末,入雄黄再研令匀。功能主治一切风蚛,牙齿动摇疼痛。用法用量每食后并夜卧先用温水漱口

  • 断汗汤

    药方名称断汗汤处方黄耆30克(蜜炙)防风(去芦)龙骨(煅)麻黄(用根节)白术(炒)牡蛎粉各15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主自汗。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60毫升,去

  • 白虎加桂枝汤

    《金匮要略》卷上:白虎加桂枝汤药方名称白虎加桂枝汤别名桂枝白虎汤(《张氏医通》卷十六)。处方知母180克甘草(炙)60克石膏500克粳米60克桂枝(去皮)90克制法上锉为粗末。功能主治清热通络止痛。温

  • 八将驱邪散

    药方名称八将驱邪散处方麝香3分,川山甲(炙)1两,蜈蚣(炙,去头足)3钱,土狗(炙)5钱,地龙(去上,炙)5钱,番木鳖(酥炙)5钱,金鼎砒5钱,雄黄5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大风瘫烂败症。用法用量八将

  • 黄吹散

    药方名称黄吹散处方牛黄0.3g,月石30g,冰片1.5g。制法先将牛黄入乳钵中研细,加月石研细,最后加冰片研细,装瓶勿泄气。功能主治清热利咽。主咽喉肿痛腐烂,口糜,舌碎。用法用量用吹管吹药入内。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