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茯苓白术汤

茯苓白术汤

医方集解》:茯苓白术汤

药方名称茯苓白术汤

处方茯苓白术各等分。

功能主治心下支饮,常苦眩冒。

摘录医方集解

《易简方》:茯苓白术汤

药方名称茯苓白术汤

处方白术1两,附子1两,甘草半两,茯苓半两,官桂半两。

功能主治冒雨湿着于肌肤,或因汗出浸渍,或因澡浴得病,腰重脚弱,身体烦痛,头眩。

用法用量普济方》本方用法“上(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易简方》

《三因》卷五:茯苓白术汤

药方名称茯苓白术汤

处方茯苓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1两,白术1两,桂心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冒暑毒,加以着湿,或汗未干即浴,皆成暑湿。湿温寒热,头目疼痛,胸满妄言,多汗,两胫逆冷者。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三因》卷五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茯苓白术汤

药方名称茯苓白术汤

处方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3分,桂(去粗皮)3分,甘草(炙、锉)半两,芎藭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吐后,心下逆满,松悸不定,起即头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直指》卷三:茯苓白术汤

药方名称茯苓白术汤

处方茯苓干姜(炮)、甘草(炙)、白术、辣桂、苍术(炒)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中湿,身体痛重。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三

猜你喜欢

  • 檀香丸

    药方名称檀香丸处方檀香(一钱)杏仁(去皮.二钱半)乌梅肉(二两)紫苏叶(一两)茴香(三钱半)百药煎(二钱半)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解暑毒。用法用量非时含化。摘录明·方贤着

  • 八仙汤

    《普济方》卷三五三:八仙汤药方名称八仙汤处方赤茯苓2钱,麦门冬2钱,知母2钱,前胡2钱,半夏曲2钱。功能主治妇人常服温补药而积温成热,致发烦渴;血热,经下少而烦热;虚热,烦满短气;痰热,烦渴而呕吐;或

  • 小活络丸

    药方名称小活络丸处方胆南星180g 制川乌180g 制草乌180g地龙180g乳香(制)66g没药(制)66g性状为黑褐色至黑色的大蜜丸;气腥,味苦。炮制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

  • 桑菊饮

    药方名称桑菊饮处方杏仁6克连翘4.5克薄荷2.4克桑叶7.5克菊花3克 苦梗6克甘草2.4克 苇根6克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治风温初起,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者。用法用量用水40

  • 芎归补中汤

    药方名称芎归补中汤处方艾叶阿胶(炒)川芎五味子(杵,炒)黄耆(炙)当归白术(炒)芍药(炒)人参杜仲(炒)各3克甘草(炙)1.5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益气补中,养血祛瘀。治气血虚弱,半产漏下。用法用量

  • 加减吴茱萸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加减吴茱萸汤药方名称加减吴茱萸汤处方防风(去芦、叉)干姜(炮)当归(去芦,酒浸,炒)牡丹皮桂心(不见火)茯苓(去皮)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半夏(汤洗七次)桔梗(炒)细辛(去

  • 犊髓全阳膏

    药方名称犊髓全阳膏处方小牛犊儿1只(未知阴阳,不见日者,宰过,得去毛,开破洗净,肚脏全体不遗,大锅顿煮),黄耆1斤(锉,净皮),甘草4两,官桂4两,陈皮4两,良姜4两(粗锉),川椒(去子,净)4两,盐

  • 二母安嗽片

    药方名称二母安嗽片处方款冬花18kg,紫菀6kg,杏仁(去皮)6kg,知母6kg,麦门冬6kg,玄参6kg,罂粟壳12kg,百合6kg,浙贝母3kg。制法将款冬花、紫菀用60%乙醇按渗漉法制成清膏;杏

  • 栀姜饮

    药方名称栀姜饮处方山栀仁15枚(炒焦)功能主治治胃热作痛。用法用量用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入生姜自然汁10毫升令辣,再煎少沸,热饮。或入川芎3克尤妙。如用此方及劫痛药不止者,须用元明粉3克,服之

  • 法制肺露

    药方名称法制肺露处方孩儿参2钱,北沙参3钱,炙冬花1钱5分,天冬2钱,麦冬2钱,地骨皮1钱5分,桑皮(蜜炙)1钱5分,代蛤散3钱,阿胶珠2钱,丝瓜络2钱,川贝母2钱,马兜铃(蜜炙)1钱,葶苈子(蜜炙)